98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1节(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慕容熙定了定神,佯作镇定地瞪向来人:“大将军连门也不敲的?”

拓跋珪抱他坐下:“敲什么门?这是我的居处。”

因屋内温暖,慕容熙精、赤、条条地也不觉冷,只是伸手揽住他的脖子道:“那为何把我往你房里塞,这是哪门子的待客之道?”

拓跋珪但笑不语,一双凤眸直勾勾地盯着他,半晌之后慕容熙掌不住地红了红脸,不轻不重地在他背上拍了一掌,骂道:“等徒浪子。”拓跋珪眼明手快地握住他的手,拉到嘴边细细的舔吻,眼睛却仍望着他:“王爷当真不懂?”

慕容熙下一瞬间只觉天旋地转,已被拓跋珪掀翻在榻!拓跋珪却并不倾身,而只是遥遥伸手抚弄他微湿的黑发。慕容熙因他鹰隼一般的眼神而心中一荡,浑身泛起了一阵鸡皮疙瘩,耳中听他诱哄似地轻叹道:“你若不懂,那我走便是了。”慕容熙直觉地弹起身子立即反手勾住拓跋珪的脖颈,情难自已地道:“别走。”

拓跋珪勾起唇角,俯身压迫住了他,轻声道:“遵命。”

接下来自是被翻红浪一宿缱绻,情到浓时,拓跋珪一面在身后冲撞不止一面咬着他的耳垂道:“你失踪,长安定然会封锁消息不欲人知,必须让冯跋尽快回中山报讯——”

慕容熙只觉得那隐秘处的火热简直要顺着脊椎一路烧上来,搅地他连脑子都要翻江倒海,他气喘吁吁地问:“为,为何要尽快,回回去报讯?”

拓跋珪道:“让你父皇再次向西燕索要质子,无论任何条件都一口答应,因为长安定然交不出人来!”慕容熙艰难地回头看他:“你,你这是要跳起两国战端——”

拓跋珪凝视着他,双眼清亮,哪里有一丝迷醉:“长生,你忘了当年说过的话了?我们想要长久一起,总不能永远分隔两地。唯有两燕开战,我才能趁乱而起,有了足够的资本,还怕你父皇不肯低头招揽?”

慕容熙嘶了一口气,觉得自己是要被钉穿了一般,痛并快乐着:“你,你当真愿拥兵叛燕?”

拓跋珪不答,而动作更疾,不一会儿便将身下之人化作一滩春水,再无余力逼问。

门外的人影僵立着默然听着一室吟哦,半晌才猛地转身离去——此时雪已停了,苍茫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他却只觉得更加刺骨地寒冷。

冯跋驻足,无声地叹了口气,他已经提早知道了自己的使命——疏不间亲,对他而言,自己就算磨破嘴皮只怕也比不得拓跋珪半句别有用心的轻言蜜语。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闻得此信已是半个月后了,彼时的后燕皇宫正预备着过上元节,他抬起头来,淡淡地抬头道:“罢宴,止乐,召集重臣大将御前议事。”

小段后手中还捧着夜宴上的歌舞名册,闻言讶然地看着他,见他神情不善这才慌忙答应地退下,慕容垂在后又补了一句:“宣北凉沮渠蒙逊的使者同来!”

慕容垂心内激荡不已,面上却泰然处之,他缓缓地将视线转向了冯跋带回来的拓跋珪的亲笔信——陛下纵横沙场,快意恩仇;生平百战,鲜有败绩,奈何今日之制肘?某虽效命于别主,却素敬陛下,愿为分忧。

这话说地圆滑至极,没一句开诚布公,却又凭生许多遐思。但慕容垂却猜出了他语中真意,心中早有一番计较——拓跋珪此人野心勃勃,绝非良善,只是审时度势,此刻还是互相合作——互相利用为好。

苦忍了这许多时日,终于等到了这一良机!慕容冲,你我之间,只有一人是真正的大燕之主!

公元393年,两燕盟约因失踪了的河间王慕容熙而宣告破裂,慕容垂发兵三路西征攻燕——太子慕容宝亲自率领后燕精锐进攻上洛;以丁零王翟斌带领本族精兵,自蒲坂风陵渡过黄河攻潼关;赵王慕容麟这率兵攻渭南,以照应上两路行军兵马。就连新与后燕结盟的北凉也一反以往守势,自张掖杀出陇山,进攻萧关,与慕容宝的北路军头尾呼应。这四路人马气势汹汹而来,顿时成夹击包抄之势。中原九州一时战云密布,山雨欲来。

战报一封封地递进了未央宫,往来的宫人内侍皆噤若寒蝉地来回奔走忙乱——明眼人皆知,在难得的一年太平之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任臻揉了揉眉心,将最后一篇战报合上,咚地一声砸在案上。

慕容永沉默地捡起来,一目十行地看毕,便轻轻撂在案边高高的一叠文书之上,神情凝重:“还是慕容垂一贯的战术,绝不孤军深入,必四面围敌令其首位难顾。这数路大军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看不透哪一支是后燕主力,便猜不出慕容垂真正的战略意图。”他环视全场,一字一字地道:“一旦押错了主力,则长安危矣。”与他对坐的姚嵩则神色不善地开口:“来的太快了。本想以慕容熙拖延时日,却不料反成了开战的绝佳借口。”照他与任臻当初的设想,起码休养三年西燕方能仓廪足而兵员足,有与后燕一战的必胜资本,所以才一面扣着慕容熙不放一面对后燕虚以委蛇百般拖延,谁知变生不测,被慕容垂瞅准时机抢先发难!

任臻静坐半晌方才缓缓抬眼,望向眼前这两个自己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慕容垂根本就是早有蓄谋。借口质子失踪,便悍然发兵——必是他派人劫走了慕容熙,却在此贼喊捉贼!既然如此——他要战,便来战!怕他不成!”

他拍案而起,掷地有声:“传朕口谕,全民备战,迎击慕容垂!”

104、第一百零三章

然而两国之战绝非一时口舌之快。粮草,军援,兵员,战术皆要再三筹谋费心规划。姚嵩与慕容永二人已是连着三日夜宿宫中,倒是忙到暂时放下了成见,同心协力地与任臻一同商讨大事。

如今三人秉烛团坐,中间围着一张地图。

“后燕兵力二十万,翟斌的丁零兵乃是其中最强。自古东西之战,潼关都是必争之地。故而翟斌的中路军应是主力。”姚嵩摸过酥酪茶来仰脖饮了一口,“我们兵力有限,宜主防潼关战线。”

慕容永则摇头——他不同意增援拓跋珪。“拓跋珪镇守潼关三年,在与对岸的翟斌对峙中屡占上风。慕容垂不会不知,怎还会把宝压在外族翟斌身上。反倒是慕容宝以储君之名领军,兵力为三路人马中最多,又有北凉军从后掩映助阵,应为主力。任臻,我愿率骄骑三营出关迎敌。”

姚嵩冷哼一声:“慕容宝素非将才,近来又已渐失君心,慕容垂老则老矣并非发昏,怎会将此等大事交托于他?”

被拐弯抹角地讽为“老而发昏”的慕容永立即针锋相对道:“可后燕的太子依然还是慕容宝!慕容宝是段氏捧出来的太子,势力盘根错节,岂有说废就废的?慕容垂既然废不了他,就只能送他个莫大的功勋以确定其地位好保他顺利即位。”

“慕容垂如今还身强体健,怎会这么快就考虑身后之事?”

又来了。任臻无声地在心里翻了个白眼,那慕容垂还安坐于中山老巢并未亲出呢,自家就要吵成个六国大封相了——这俩人友好合作不到半个时辰定必会反目成仇,就连慕容永这么个多年历练越发不动声色的面瘫脸也屡屡会被姚嵩激地青筋直爆,面红耳赤。

“二位爱~卿~”眼见文斗要升级成武斗了,任臻赶紧硬着头皮出面,一手搭住一个硬是把人给按下了,“忙到现在都还未用晚膳,不如先吃完饭再行商讨?”

二人异口同声地道:“不可!”

慕容永一指案上尺高的文书:“粮草征集只争朝夕,自要抓紧时间。”

姚嵩亦肃然道:“既然宣战,就万不能输!没出个对策之前子峻食不下咽。”

这时候又默契十足了。任臻默默地哀号一声——他大概得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饿死在宫内的皇帝了——默默而已,他没敢出口,怕又重新挑起暂时遗忘的战火。

此时的长安再行战时戒严制度,全城提早宵禁,城中城外一片漆黑,除了巡营的星点灯火就只有偶传的军号之声。西门外的驿道之上忽有一支人马迤逦而来,黑影幢幢却又不闻车马粼粼,料是一路马裹蹄人衔枚。鼓楼之上的轮岗哨兵远远望见,登时一惊,赶忙擂鼓报讯,不出须臾功夫,负责城防巡逻丁点不敢大意的虎贲营统领兀烈便急匆匆地登上城头,身边俱是披坚执锐的勇猛甲士,城楼上燃起一片明火,照地有如白昼。

“来将通名!”

辕门画角下,驿路青山间,一昂藏武将勒马仰头,朗声道:“后凉辅国上将杨定叩城!”

消息传至宫中,任臻登时喜上眉梢,一时也顾不得做双面胶了,弹起身迭声道:“速速开城!”

杨定披挂整齐地上得殿来,还不及请安,任臻便到履相迎,一把扶住他的双肩,惊喜道:“怎么忽然来了?”杨定一拱手便算是自家见礼了,不由朗笑道:“末将奉旨来援。”

任臻不由微微诧异,这一大队人马此去姑臧起码月余,两国交恶,后燕宣战也不过这些时日,难道苻坚竟会未卜先知不成?杨定一笑即收,复正色道:“苻大哥料骤然开战,关中粮草难免不济,便运粮千石以解燃眉之急——”

任臻等人事先当真在筹措粮草,如今自然喜不自胜,但转念一想又道:“若是支援长安,后凉用粮无虞?”

“当日姑臧之疫长安亦倾囊相助,既永为友邦自然责无旁贷。”杨定道,“况且自姑臧爆发时疫后,苻大哥就鼓励农桑,每年都由朝廷出钱向农户购买民生必须之外的多余粮草,囤积于在国库粮仓之中,以备今日。除此之外,还有一物,乃是这两三年间苻大哥命专人潜往关东与关中两地四州实地考察测绘而出的,实战之时调兵遣将或有大用——”

话音刚落,亲兵便立即将一庞然大物扛上殿来,揭开幕布,却原来是一个巨大的沙盘,描绘的正是西燕东燕两国的地理风貌,上面沟壑密布峰峦迭起,极至详尽逼真,堪称巧夺天工,星罗棋布地插满了双方各色旗帜。

这下连姚嵩慕容永都不由动容,若论远见,这远在姑臧的苻坚当属第一——竟未雨绸缪至此,事事都为任臻考虑周全了。

二人下意识地互看一眼,又同时撇开视线,隐隐地心照不宣:幸好苻坚远在姑臧,否则那定然更为碍眼了。

末了任臻趁人不备,赶到殿外走廊上拦住欲往休息的杨定,将他拉到无人角落做贼似地问道:“大头~那个~苻坚~可有传甚话来?或者或者是捎什么亲笔信之类的?”

杨定诧异似地看他一眼:“苻大哥不是一直都与你书信往来吗?”

任臻语塞,与苻坚虽鸿雁不断但此次命杨定来援却是毫无预警,所以他总觉得该还有什么别的惊喜。只是对着傻大个他实在没好意思说出口,只得讪讪地笑道:“我的意思是慕容垂曾是他的老部下,依他对他的了解,可有何建议——”话音未落,忽然眼前一黑,却是杨定倾□来,飞快地在他唇边轻轻一啄。

任臻顿时石化。杨定直起身子,一本正经地道:“这就是代苻大哥捎给你的。”

任臻按了按唇,本想没皮没脸地再打个哈哈敷衍过去,然而面上阵阵发烧,竟什么也掰不出来了。如雪月色为杨定坚毅的面容镀上了一层模糊的柔光,他无声地一咧嘴角,转移话题:“天王之意——自然是无论你作何决定,凉州六郡倾囊相助,永无二心。”

任臻不自然地垂头不语,赧意未散,心中不疑有他地悸动不已。

杨定携粮草来援,自然解了西燕燃眉之急,然则分兵迎敌的战术问题依旧悬而未决,任臻盘腿坐在沙盘前,耳中依旧是慕容永与姚嵩的唇枪舌战各执一词。杨定先是坐着很严肃地听了片刻,而后开始走神,且略带同情地瞄了已经双眼发直的任臻一眼。

任臻则毫无所觉,直勾勾地只盯着苻坚所赠的沙盘——这沙盘着实做的精细详尽,每一处河流、山峦、堡垒皆历历在目。他一直在想,如果此时此刻坐在沙盘前的是苻坚,他会如何想,如何做?

他想的出神,仿佛真将自己当做了苻坚的化身,在脑海中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宫楼画角声响,又是一日终了,任臻猛地抬头,拍案道:“赵王慕容麟!”

杨定、姚嵩、慕容永三人皆讶然地看向他——慕容麟虽然是员猛将,但因前事一直为慕容垂所不喜,往日若有战争也不过是做个先锋将军,这次两燕之争,怎会放着翟斌与慕容宝不用,而由他指挥主力部队?

任臻激动地指向沙盘道:“两燕国界一直犬牙交错,往日交锋都在东北部一带,故而两国陈兵也一直以东北防线为主,西燕在关中以南的兵力分布本就已大大不如后燕,自东晋撤换谢玄之后,河南豫州之地尽为后燕所得,他们已经在河南一带对关中形成了包抄之势,一旦南线战事失利,慕容麟可率兵长驱直入叩武关而兵临长安!”

“乍看上去是北路军慕容宝的人数最多,来势汹汹,又有沮渠蒙逊从后支援,但沮渠蒙逊是个鹰视狼顾见利忘义之辈,北凉一直被后凉虎视眈眈地盯得死紧,他怎会当真倾巢而出去支援慕容宝?定是虚张声势,暂时观望,为自己留有余力后路。”

“而自古东西之争,都是自蒲坂风陵渡过黄河而攻潼关,所以他在中路用上了宿将翟斌。慕容垂果真是老谋深算,故意步了这两路疑兵以掩盖他真正的战略意图——”

话音刚落,他手指触地,正恰好按在关中的南面门户——武关之上!

众人皆是听地入神,姚嵩第一个反应过来,看向任臻的眼中满是激赏:“故布疑阵,虚实相辅,果然似慕容垂所为。”

慕容永亦轻一颔首:“纵贯全局,大有可能。”

杨定言简意赅地总结提问:“那——到底该咋整?”

“子峻留守长安,坐镇中枢;叔明带兵北去萧关,迎战慕容宝与沮渠蒙逊的联军;中路的潼关按兵不动,依旧交予拓跋珪防守——朕与杨定,亲征慕容麟。”

这道出兵圣旨很快便被送到潼关,安东大将军拓跋珪的案前。

他刚刚检阅操练回营,甲胄未除,只摘下了头上兜鍪,露出满头一缕缕的结珠编发——这是当年代国未亡之时贵族子弟惯做的装扮,与如今的鲜卑慕容大相径庭。

慕容熙则长发委地,仅披一件素色的曲领单衣踱了过来——数月以来他被他严严实实地藏在军营之中,总是不见天日,一张小脸更是苍白,又着白衣,披头散发之下更像是一缕轻飘飘的青烟。他看着拓跋珪一目十行地看完,嘴角勾起,在唇际凝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自顾自地道:“好——他竟然看穿了。长安只留姚嵩一人,也不怕万一有人杀个回马枪,七日之内便可兵临城下——”

慕容熙不解其意,只知其父兵分四路,汹汹而来,大有横扫千军之势,不由一喜:“你要与父皇里应外合,杀进长安?”

拓跋珪扫了他一眼,冷淡地道:“我乃西燕之将,焉能如此叛主?”

慕容熙一愣,细想拓跋珪屡次说要“结交慕容垂”却的确没说要助后燕攻城略地,不禁急道:“那你要如何?真地遵旨与我父皇开战?”

拓跋珪没理他,朝外喊了一声:“穆崇!”

穆崇虽是个文墨不通的草莽武夫,却也正因他少了这许多花花肠子又素来敬他如天,乃是他平生最信之人。此刻穆崇便虎步入内,应声答道:“大哥!”

“翟斌不日渡河攻关,传令三军,严阵以待!”

穆崇领命而去,慕容熙腾地起身,抓住他的胳膊:“你真要与翟斌死战?!”

拓跋珪终于低下头来,正眼看他,语气森然而笃定:“文死谏,武死战,理固宜然,有何不可?!”慕容熙厉声道:“那你置我于何地?!还有先前答应我父皇之事呢?”

拓跋珪不答,只是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慕容熙这才猛地忆起在与中山方面数次的书信往来之中拓跋珪从未明确地答应过慕容垂什么事;而他自己——世人有谁知后燕河间王会心甘情愿留在潼关为质!?他如今何去何从,亦全在拓跋珪一念之间耳!

他神色急转直下,略带惶然地抬头看向拓跋珪,只听他忽而一笑:“长生,你还是太嫩了。迎战翟斌我若得胜,怕是你父皇最乐见其成之事。”

慕容熙犹自不解,下一瞬间却一把被拓跋珪拦腰抱起,丢上榻去。他吃痛起身,却见拓跋珪居高临下捏住他的下巴,在阴影中邪邪一笑:“大战在即,须养精蓄锐。待我凯旋而归,再来干你。”

公元393年春末,西燕更始八年,慕容永、杨定与任臻分别带两路精兵北上南下,迎战慕容宝与慕容麟。除与凉州交界的陇关安定之外,关中以东的潼关、以北的萧关、以南的武关三大门户皆兵马频来、战云密布——中原两大帝国迎来了彼此之间第一次的正面大交锋。

战报传至江东,送进了建康皇宫之中。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醉醺醺地将奏章一合,摇头晃脑地对左右道:“北边要打。。。便打吧,越乱越好!却与我们有何相干,什么趁机北上恢复失地,全是妄言!还不若今朝有酒今朝醉!”

一华服丽鬓的美妇在夜色中袅袅婷婷而来,清凉殿值宿宫女太监们立即呼啦啦跪了一地,口称“张贵人”。那张贵人本不过是摄政王司马道子府中歌姬,因色艺双绝而被孝武帝看中选入后宫,一跃成为皇帝爱妃,承宠十余载而不衰。

她见了清凉殿内十足酒气,一地狼藉,不由地暗中皱了皱眉,先朝司马曜风情万种地一福,方才笑道:“皇上兴致虽高,也不能昼夜相连地饮酒呀~若是太后知道,又要怪责臣妾不肯劝道了。”

司马曜双眼通红地斜睨了她一眼,忽然伸手攥住她披帛广袖,一把将人扯到身边。张贵人花容失色,忙道:“皇上喝高了!”一面忙不迭地起身,一面柳眉倒竖地瞪向左右:“还不快上醒酒茶!一个二个只知奉迎皇上却不知劝谏他惜福养身!明日本宫禀了太后,便将尔等全逐出宫去!”

司马曜听了这话顿觉刺心,仿佛又被人踩中了痛脚,占着酒劲儿竟抬手赏了一巴掌过去,差点将人给抽飞,嘴里还酒气冲天地骂道:“敢对朕说三道四,你以为你是皇后!?不过当年看你貌美才给你封了个区区贵人,如今你已至三十,即将年老色衰,朕倒是很应该废了你的妃位,另选美貌少女任之!”

张贵人出了这么个洋相,登时愣住,左右内侍宫女虽不敢明笑,但可想而知都在暗中窃笑不已。她又羞又怒地起身告退,不料又被司马曜叫住,硬是命她陪酒伺候,席间更是污言秽语冷嘲暗讽不断。

司马曜素来嗜酒如命,近些年来更是常在宫中通宵达旦地纵情饮乐,人莫敢劝,烂醉如泥之后照例就地宿在清凉殿中。

昏睡到半夜,他忽然觉得口干舌燥、闷热不已,勉强惊醒过来他正欲开口喊人却只觉得眼前一黑,竟是一床厚厚的锦被从天而降,兜头将他闷了个严严实实。

他大惊失色地挣扎起来,那被子却被人死命摁在了原处,似要将人活活捂死一般,司马曜呼吸急促起来,更是猛力反抗,然则酒醉之下四肢绵软,只能勉强将被子扯开一角,露出了张贵人在月光下狰狞扭曲的脸孔。她鬓散发乱,神情凄厉:“昏君!我与你十载夫妻多年服侍,却换来打入冷宫不得好死——那不如同归于尽!”

“贱、贱人!”司马曜整张脸已胀地通红,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力竟挣脱了大半,意欲掀被而起。正当此时斜下里忽然伸出一只手来,重新将被子狠狠地向下一摁,又将司马曜按回了卧榻之上。这一次再不能让他有半点翻身之机了,否则事败她必死无疑!张贵人心一横,整个人死死压在棉被之上,无论被下的司马曜如何扭动挣扎,也如磐石一般不敢稍移。

不知过了多久,锦被中突然一个抽搐,而后,再无动静。

张贵人惶惶然起身,不敢置信地后退了半步,碰倒了身后的丹鹤烛台,明火咻然熄灭,唯余满殿诡异的气氛难驱难散。

背光的阴影下一道人影自卧榻之后缓步而出,他掀开被子往里认认真真地端详了许久才扭过半头对张贵人略一点头:“皇上驾崩了。”张贵人这才放下心中大石——方才也正是此人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才使最终成事。下一瞬间她似忽然醒过神来一般,在那人脚步跪下:“殿下救我!臣妾这些年来一直为殿下府中办事——”

火热的手指抵上冰凉的唇,那人轻笑道:“所以我一接到你的消息就即刻入宫‘祝你一臂之力’了啊。”

张贵人眼见此人还是一贯的漫不经心,不由急道:“殿下,这事当如何善后?我不想死啊!相王——相王他还未曾知道,不如,不如我们和他照实说——”

“皇上是在梦中‘魇死’的,满殿奴才都能作证,又与贵人何干?至于我父亲他和皇上——哦,如今是先皇了——一样都痴爱于杯中之物,连朝政大事都交予我手了,你还要与他说什么?”月影西移,那人模糊的面容逐渐清晰,竟是一个俊美少年,一双放肆恣意的桃花眼中满蕴着无限狂狷,“莫要忘了,现在东晋王朝的掌权人是我司马元显!”

张贵人一颗心还是砰砰地跳地慌乱,她情不自禁地咽了口唾沫,抬头道:“那昏君已多年不理朝政,而将朝政交予你父子二人,为何你——”为何你还是急于杀他?

“即便再不上朝管事,他和我父王一样,终生抑谢扬马,深忌谢氏族人,留之总是碍事!”司马元显说地云淡风轻,仿佛方才猝死之人与其非亲非故。张贵人似醒过味儿来,惊道:“难道殿下想逆相王之意,召回在外游历的——”

“对,我要召谢玄回朝。”司马元显踱步向外,在清凉殿的地砖上留下了一道简断的剪影,“他已经躲地够远、够久了。”

孝武帝司马曜驾崩于公元398年,传因戏言而为贵人张氏所弑,暴卒于清凉殿,时年琅琊王世子司马元显年十七,本文将事件发生的时间提前了五年左右

105、第一百零四章

西燕河东王慕容永回京半年不到,便又要再次披挂上阵,为他的皇帝征战西北。阖府上下为打点行装皆是忙成一团,李赧儿站在院中,亲自拿了册子一条条地点算。虽然那日宫宴皇帝未曾首肯赐婚,事后却还是依慕容永所言,封了个县君——对她这么个出身贫家,已记不清父母长相的女子而言,已是无上的光荣了。她其实在心底已经打定主意绝不从王府中出去,放眼长安,嫁谁都比不上嫁给自家王爷,料想慕容永如今虽没这意思,但也是因为她年纪尚轻,一时抹不开脸面罢了。

府中管家叫了数声她才回过神来——她那“叔叔”雄才大略、骁勇善战,唯独不擅庶务,现在最紧要的便是当好这个家,叫他万事离不得她,长此以往地拖下去,依慕容永的性子,总也得给她一个名分。

于是院中人来人往,络绎不止,慕容永循声出来看了看,没看出个什么结果,只得又踱回他的知默堂,推门之后便见一人大喇喇地盘腿坐在他的榻上,抓着支毛笔在他写了一半的奏章上涂涂抹抹。

慕容永挑了挑眉,走过去道:“这回又是怎么进来的?”

任臻抬头:“堂而皇之地从前门进来的。你府上如今是忙翻了天,都在前院听女主人发号施令呢,没人管我~”他语气淡然,却教慕容永胆战心惊,不禁扶额求饶道:“那是你微服前来——不是,任臻,那真不是女主人,我我本来是该让她别府另居来着,只是大战在即我根本没心思管这点子事儿——”眼见任臻眉眼含笑地望着他,他不由地住了口,无奈地轻叹一声道:“别总用这事儿闹我。。。”

任臻立即服软认输,贱兮兮地贴上去亲了一口道:“不闹你。我是送上门来让你闹的~”

慕容永被气乐了:“慕容垂兵分三路大军压境,你还笑的出来?”

任臻满不在乎,坏坏地一笑:“诸事都已议定,剩下就是他娘的大干一场,有甚笑不出的?”

明知任臻说的是大战一场的意思,但已经被带坏了的慕容永还是忍不住浮想联翩,俊脸微红,不自然地轻咳一声转移话题:“我出征在即,你也不比我晚走几天,若慕容麟是主力,你带的五万人马怕还是不够还需——任臻!”

他一面说,任臻一面毛手毛脚地开始解他的衣带,听他喝止才抬起头来,看着他舔了舔了嘴唇:“叔明,春宵一刻值千金,别再废话。”慕容永微微一窒,被他命令似的语气弄地也兴奋起来。两人拥做一团,跌跌撞撞地朝榻上摔去。

耳鬓厮磨唇舌交缠间,慕容永气喘吁吁地道:“咱们说好了的,逢单数我在上面。。。”

任臻眨了眨眼,忽然翻身躺下,冲他勾了勾手指,很干脆地道:“来吧!”这下换慕容永诧异了,平常这小痞子非得赖上个三五回不可,怎么今次——

任臻侧过身子,以肘撑头地看向他:“分离在即,我怕你今夜承受不住。你明日还要骑马呢~”慕容永顺着他的视线朝他的kua下看去,都气地笑了,探出手一把抓住他那根已然沉甸甸的rou棒上下滑动:“臣谢皇上体谅,也请皇上恕臣不敬之罪——明日皇上只怕也坐不得龙舆了!”

任臻再一次知道祸从口出的真理,直到月上中天,他还俯趴着被人自后反复抽、插,他竭力地扭过头来,却还是不知死活地道:“够。。。够了吧?你不怕被榨干了。。。精尽人亡?”慕容永汗如雨下,一身强健的肌肉在烛火下水亮不已。他默不作声地退了出来,将任臻翻了个身,从正面又挺腰插了进去,惹地他嘶声喘息,感受到已经射过一次的yang具在他体内一点一点地变地更硬更热。慕容永大大地分开他的双腿,俯身压上,像一条发、情的狗,死咬着牙捅地更深更猛更快,热汗一滴滴地溅在任臻被gan到失神的脸上。

直到这场疾风骤雨暂歇,榻上锦被已经湿答答地不堪再用。慕容永撑起身子,伸手到他下面又摸了一把,漠然道:“是你被榨干了吧?”

任臻四肢无力地仰面瘫倒,气都喘不顺了哪里还有余力回嘴?自己的爱人还是一如既往地小心眼啊。

慕容永抽出粘湿的被子,一点一点地拭去他腿间狼藉,又屡次不怀好意地蹭过他毫无生气的疲软yang物:“只是皇上今夜回宫,怕是没得交差了。”

任臻心虚,挣扎地坐起,揽过他的头,低声道:“叔明。。。对不起。”

慕容永定定地望进他的眼里,忽而俯身,在他略肿的唇上轻轻一啄:“这辈子,我认了。”

只是若有来世,他再不愿受这难言之痛。

未央宫中伏案半宿的姚嵩搁笔抬头,缓缓望向天边孤月。

公元393年7月,翟斌率三万丁零精兵自风陵渡过河,直抵潼关。

于此同时,北凉与后燕联军也在萧关外与西燕守军短兵相接。

赵王慕容麟更率后燕精骑趁东晋国丧大哀之际,自洛阳出兵过孟津渡沿汉水南下攻克原属东晋的南阳城,一水相隔的荆州襄阳顿时岌岌可危——襄阳失,则江陵危;江陵危,则长江之险不足恃,顺流东去,建康城只日可下,一时之间,东晋朝中一片哗然。

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后燕成武帝慕容垂一开局便已占尽先机。

黄河浊浪之上的后燕大将翟斌,屹立船头,遥望雄关。身边副将亦是丁零族人,此时就以本酋尊号相称:“单于,这拓跋小子与我们隔河对峙了三年,怎么今次渡河叩关这么大的阵仗,他竟至今按兵不动?”

翟斌斜睨了他一眼,抚须哼笑道:“你们总以为兵书上云‘击其半渡’,便以为回回渡河就要半途袭击,殊不知因地制宜的道理——潼关虽险,却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狭关,须驻以重兵方可屯守,我如今用大军紧逼潼关,拓跋珪若分兵击我半渡。阵势必乱,一旦我军其余虎狼之师得以抢滩成功,则拓跋军必先乱而后败,潼关便如探囊取物耳!”

说话间,千帆破浪,巍峨的潼关与绵延的华山已隐约在望,而在关前据山列阵的铁甲骑军正是拓跋珪麾下精兵。但见阵列森严间一片精光耀日,似又证明了翟斌方才设想。

副将赶忙恭维道:“单于英明神武,所料分毫不差!那拓跋珪不过毛头小子,又怎及得上单于英才天纵?”

翟斌心下得意,前些年冷眼看拓跋珪嚣张横行,屡战屡胜,天下人皆目其为少年天才,自己则碍于慕容垂禁令不敢挑战,处处被这小子压过一头早已心有不忿,如今总算能一洗前段时间的鸟气!“若这次我先于北路军与南路军先入关中而后破长安,我定要皇上封我为王,加晋尚书令!”

“单于昔日助皇上南征北讨,克定河阳之功,早已应该官居上辅!何况此次的这桩天大功劳?”“我们丁零骑兵天下无敌,单于必定大功可成!”众将登时一片应和奉承之声。

翟斌却一笑即收,转而全神贯注地凝视前方——他再自大自傲也知道这员天下最年轻的虎将是一个不好相与的对手。

于是,旌旗十万,烽火百里,双方都是压上了全部精锐兵力在潼关之前进行一场惨烈的鏖战,丁零兵正面捍上拓跋军,一时之间,天地变色、日月无光。

直到厮杀近日,双方都稍显不逮,有副将劝翟斌暂时鸣金收兵,河边扎寨、改日再战,翟斌高立战车上望着征尘四起混战一团的战局,咬牙道:“先退便是屈于人势,万万不可!拓跋珪的军队毕竟新募新练,怎如我丁零骑兵身经百战?今夜一定要一鼓作气冲破他们的防线——挥师入潼关!”

像呼应他所说的话一般,拓跋军的铜墙铁壁开始有了些微的松动,由贺兰隽所将的右翼开始撑不住翟军排山倒海似的围截撞击而开始徐徐后退。翟斌乃百战之将,怎会坐失此等良机?立即亲率中军破雷裂冰一般直朝贺兰隽所部而去,拓跋军中余部顿时恐慌起来,阵势为之一乱,继而立马被冲击地四散开来,翟军则士气大盛,更是一窝蜂地朝前杀去,翟斌振臂高呼:“丁零必胜!活捉拓跋珪!”

然而就在此时,翟军后方东北处忽然一阵骚动,一彪生力军从天而降似地从后掩杀上来,如利刃一般切进翟军腹地,砍瓜切菜一般肆意冲锋陷阵,为首之人赫然便是拓跋珪手下头号大将穆崇!但见战场之上断臂共残肢齐飞,鲜血与惨叫同生,翟军登时大乱,首尾难顾。彼时翟斌已率前军深入敌阵,哪里还能顾及后军,其余部将指挥不力,不多时便自相践踏地溃散败退——先前被冲撞四散的西燕军队又在同时开始聚拢合围,与群龙无首的翟军血肉不离地绞做一团,肆意杀戮。

拓跋珪远远地站在潼关城楼,肩上所披的玄色大氅映出他讳莫如深的双眸,正漠然地看着眼前这一场千军万马的屠杀。

一直跟随在他身边的老臣叔孙普洛至今才将一颗心吞回肚里。他是文臣谋士,虽上不得战场但一直忧心这场大战——毕竟丁零以勇猛著称,又人数占优,真要力拼,未必得胜。所以拓跋珪才想出集结重兵于黄河西岸结阵以待来吸引翟斌所有注意力,而同时派穆崇率一万精兵北上渡过浦阪津,绕到了翟军身后,攻下倾巢出动的蒲坂空城而彻底断了他们的后路;同时前阵佯败,引翟斌孤军深入,再加夹击——翟斌此番,必死无疑。

果然拓跋珪抬手做了一个手势,亲兵击鼓传令,命三军聚拢,绞杀翟斌!

叔孙普洛不由感叹道:“翟斌一生自负,若肯稍读兵书,又岂会不知当年天下三分之时的潼关大战,正是曹操派徐晃偷渡浦阪津,前后包抄西凉联军,才使得马超一败涂地,失了偌大关中而不得以投靠蜀中刘备。如今大将军反其道而行之,堪称一绝。”

第21节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