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慕容冲作者:楚云暮
第21节
如今暂时相安无事,只不过是因为中间还隔了个后燕作为缓冲地带,一旦两国接壤,便是以实力见高低,岂有永远有效的和约?谢玄淡然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或敌人,只要利益冲突,立即便可以兵戎相见。所以他们要追杀我,情有可原。”
“追杀?!”杨平唬了大跳,抬眼道,“我们犯了何罪?那两位公子看着并非大奸大恶之徒,怎地心地这般坏!”
谢玄无奈地摇头一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们要杀我无关心地,而在心智。”
杨平听地半懂不懂地,谢玄便站起身道:“罢了,多说无益。只盼明日能安全出城。”话音刚落,屋内昏黄的烛火悠忽一闪,谢玄驻足,凝神片刻,猛地出手如电,拍起案上烛台便朝黑洞洞的窗外激射而去,忽闻屋外金属落地声后,便是好一阵衣袂摩擦与刀剑出鞘之声。
杨平惊地一下跳起,躲到了谢玄身后。
谢玄知道自己行踪已露,便也不再挣扎,缓缓地提衣落座,他心平气和地开口道:“更深露重,这么多位朋友守在外面,岂不受累?”
屋门吱呀一声推开,一身劲装腰佩宝刀的兀烈迈步入内,见谢玄气定神闲地提壶倒水,倒也不敢造次,还是恭恭敬敬地抱拳施礼道:“参见谢公子。”
谢玄低头喝了口水,慢悠悠地道:“你们能找的到此处,当真有耐心。”他本是见今日已沸反盈天地搜查过一轮了,才派杨平出去暗中打探一下情况,谁知长安各街各坊都暗中埋伏了不少眼线,杨平一出现便被潜伏之人给盯上了梢,这才暴露了行踪。
“奉命而为,公子见谅。”兀烈铁塔似地把守门口,半步不退:“请公子随我等走吧!”
“要去哪!”杨平一下子紧张起来,谢玄轻一抬手,止了他的斥问——方才听声辨位,来者甚众,应还是虎贲营的好手,自己武技再高怕也不能带着杨平杀出重围。。。他站起身来,一步步走向兀烈:“你二位主子想带我去哪?”
他语气温和,面上甚至还挂着一抹浅笑,兀烈却不知为何觉得浑身一凛,忙低下头道:“末将从未有两个主子。‘任公子’命我带谢公子走。”
此言一出,谢玄便是一愣,杨平犹自怒道:“走去哪?那任公子与姚公子不都是一路嘛!?”
“住口。”谢玄声音不大,却不怒自威,简短地命令道,“我们走。”
杨平呆呆地张大了嘴,不知道这么区区一句话自家主子怎么轻易就信了。眼见谢玄毫无犹疑地抬脚出门,赶忙草草收拾了包裹紧紧跟上。
一行人在万籁俱寂的星空下无声地穿街过巷,不到小半时辰,夜色中影影绰绰的高大城门便赫然在目。兀烈上前向值宿守将出示了令牌、文书,交接完毕,顺利出关。
杨平直到踏出长安城了还有些不可置信,怎也想不通这些人为何一面喊打喊杀一面又悄悄放人。兀烈命人牵过一匹凉州良驹来交予谢玄,又行了个礼道:“明日长安城门就会关闭,许进不许出,公子再想出城,便是千难万难。我家主子交待了,路上一应银钱吃食也已背好,请公子上马赶路,速速南还。”
谢玄沉默片刻,接过马缰,对兀烈一抱拳道:“请将军回去转告‘任公子’,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在下欠他一个人情。”
未央宫内,姚嵩俯趴在龙床之上,正在昏睡,露出绮罗锦被外的肌肤如月光皎洁。任臻翻身而起,重新将锦被细细地掖好,确定姚嵩手脚不至受冻了才又握着他的手合衣躺下。
他其实一直知道姚嵩为了他的大业对谢玄已起杀心,但他却到底不忍如此惊才绝艳之人轻易殒命,故而一面拖住姚嵩一面悄悄放人出城,明日姚嵩就算再掘地三尺,也无法在长安城掘出此人了。
真不知道黑纱下应该是一张怎样的容颜气度,才担得起“芝兰玉树”这四字。任臻无声地勾起唇角——他甚至开始隐隐期盼有朝一日能在战场上与谢玄再度重逢了。
102、第一百零一章
次日一早,姚嵩果然闭门搜查,将长安城又翻了个底朝天,更令守将严加盘问,许入不出。谢玄主仆却似人间蒸发了似地,如此这般却还是一无所获,时日一长,民怨四起又生诸多不便,姚嵩在任臻百般劝慰下只得恨恨罢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姚嵩开始转手整顿内政——他本就长于此道,加上在阿房宫时他便已是慕容冲的幕僚,熟知西燕各色权贵与行政方式,处事施为便更显得心应手,又兼任臻已将慕容垂暗布的眼线拔清,在暂时的太平年景之下燕廷开始不动声色地屯粮征兵。
任臻对姚嵩完全信任,大小事务一应裁决,如此过了半岁,又是一年冬至。
慕容永终于班师回京了。
原属姚秦的并州代地已完全臣服,大小匪患也都一一平定,又将大量的秦军俘虏打散编入军中,留在西北边陲的伊河两岸屯田开荒,他带着其余的鲜卑精锐大军凯旋还朝。
天子郊迎,犒赏三军,慕容永因功晋封河东王,成为继慕容恒之后皇族中再次封王之人,更兼任上将军,手握军权,堪称威赫一时。
慕容永在仪仗簇拥之下,鳞甲辉煌地荣归府邸,刚落马进门,便吩咐左右闭门谢客——他领兵离京已有三年之久,如今凯旋而归道贺、攀附、关说之人必会踏破门槛,方才在长安城外他就已被封王拜将之时的黄钟大吕喧吵地头昏脑胀,哪里耐烦再应付这些人等?
上将府内的管家忙命人奉上一盏香茗,自己哈腰赔笑道:“王爷一路辛苦。小姐特地吩咐小的备下凝神静气茶在此候着,还特特准备了一桌清淡精细的席面为王爷接风洗尘呢。”
慕容永忙了大半天正是口干舌燥,他接过茶来猛灌一记才随口道:“小姐?”
话音刚落,堂上衣香鬓影地迎下数位娇客,为首之人风髻露鬓,珠环玉绕,虽望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然而娇嫩可爱、神仪妩媚,她轻轻搭住慕容永的胳膊,偏头笑道:“王爷可算回来了,叫我好等。”
慕容永还在发怔,已被她娇笑着引入正厅,被门槛略绊了一下他才猛地想起来——眼前此女便是李氏之女囡囡!他因有愧于其母在攻下长安后便将她带回府中,命人好生教养,以小姐待之,他匆匆离京之时还不过是个黄口小儿,如今已初初长成,只是没想到出落地这般标致。眼见她又拉着他的手臂落座,忙不着痕迹地抽出手来,与她对面落座,半晌后才不甚自然地道:“囡囡,三年多未见,你。。。长大了好些。”
囡囡起身敬了他一杯洗尘酒,笑道:“王爷,我都不叫您叔叔了,您还叫我囡囡?”
慕容永略显尴尬:“也是,你已至豆蔻之年,不宜再叫乳名,是本王疏忽了。”
“正是呢,府里西席先生便给取了个小名,叫赧儿。”李赧儿巧笑嫣然地道,“王爷终于回来了,叫我好等,来,先用点清淡茶饭。”慕容永因这些年在外征战全然记不起她来,想起往事,也有些愧疚,便温言笑道:“你也坐。”赧儿微笑应了,却只站在他身边不肯退下,亲自为他布菜,举手投足间一阵香风扑鼻,慕容永微一晃神,下意识地拉开一点距离,放下银箸道:“本王先回房更衣。”赧儿从善如流:“是呀,王爷这敷朱冠服十足尊贵,在家穿却略显累赘——冬季常服已备好送到屋里了。”
慕容永在赧儿一派当家主母的做派下落荒而逃,路上盘问管家方知因他当年一句“敬之如主”,这些年来府中内务皆由这少女一手主持,渐渐历练成此番模样了。
慕容永心道,算算时日赧儿将满十三,也是时候为她寻个夫家别府另居了。否则总跟着他们一屋大男人混住,成何体统。
不觉已到他起居的知默堂,推门入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如他出征之前毫无二致。他上前几步,关上半敞的轩窗,转头对跟着的随侍与亲兵道:“都下去吧。本王想在内堂休憩片刻。”
众人告退,慕容永则抬脚踱步,缓缓走到层层叠叠的绮罗帷帐之前,忽然出手如电,向内一抓。重帷之间霎时翻波卷浪,二人隔幕来回拆解了数招,嬉闹意味多过于交手,末了慕容永五指屈爪,一把将人抓住,那被制之人声音强忍笑意:“你怎知我在此?“慕容永无奈道:“皇上次次来府都不走正道,还总爱跳窗,末将想做不知都难。”
任臻一笑即收,在幕后一指他道:“方才城外郊迎,为何正眼都不看我一下?”
隔着绮罗薄幕,他的面容清晰而又模糊——这一年他只敢在梦里肖想而不敢白日思念的爱人!慕容永哑声道:“末将不敢看。就怕望上一眼,就会忘了彼此身份,做下犯上忤逆之举。。。”
任臻逼近一步,二人身高仿佛,此刻便是鼻对鼻眼对眼了:“犯上忤逆之举?”他呢喃着偏过头,隔着绮色幕布轻轻地在慕容永紧抿的唇间印下一吻,“像这样?”
“皇上错了。”慕容永喉结一滚,淡淡地道,“是这样。”话音刚落他猛地扯下幕布,一把将任臻压在墙上,二人几乎是瞬间就胶合在一处,吻地难舍难分。
直到如今拥他入怀,慕容永心中还是有一种如梦似幻的错觉,生怕甫一张眼,自己还在朔风四起的漠北西疆,怀中暖意不过是南柯一梦。因而他像一只急欲确定地盘的孤独的野兽一般,,连亲吻都带着啃噬的狠绝。
任臻则闭上眼环紧了他的脖子,深深一嗅,鼻端是他熟悉而着迷的温暖气息。他忽然喘息着挣扎开来,腾出手固定住他坚毅的下巴,瞪着他道:“你该不是早猜出我会按捺不住跑来找你,方才是故意吊我胃口吧!”
慕容永亦是气息不稳地看着他,胸膛不断地上下起伏着。他又想起了当年任臻送苻坚入凉,也是背人耳目地到他府中,也是这般近在咫尺地看着他道——“慕容永,你如今能选择的,只有鼎力襄助君臣相得,或是作壁上观与我为敌!”
彼景此情,别如天渊。
慕容永不答,却是情难自禁地俯身紧紧地抱住了他——他此生此世都不愿再回到与他对面为敌步步为营的时日了!
任臻被勒地有些难受,却丝毫不曾反抗,他抬手抚向他泛青的胡渣与疲惫的双眼,塞外征尘在他英俊的脸上刻下了几道斧凿一般的深纹而更显沧桑——他的叔明,全是为他一人而血沾战袍、饱染风霜。任臻如有千言万语哽在喉中,将手□他的黑发里,反复摩梭,半晌之后,只是轻轻地道:“我的将军。”
慕容永心下悸动,刚要低下头去,门外忽然响起府邸总管急促的声音:“王爷,府里忽然涌来好些大人——”
慕容永转头怒道:“不是说了今日疲惫,闭门谢客吗?!”对,他就是猜到任臻会来,这才巴巴地闭门谢客,摈退下人。
“列位大人都是持有公务来的呀~他们说,说皇上微服出宫到了这里,许多奏章是要赶着批阅的。。。还说,说是姚尚书令指点他们来此的——”总管声音越说越小。
任臻与慕容永相视一眼,俱是无言。
任臻放下笔,将最后一份公文合上,摇摇晃晃地刚站起身来,便见姚嵩悠悠荡荡地迈步进来,他摘下沾雪的猩猩毡并皮毛手筒,露出里面一袭锦红朝服并颈上的貂毛围脖,冲任臻与慕容永皆行了礼,方才抬起头来笑眯眯地望向任臻道:“政事冗杂,微臣在未央宫内遍寻皇上而不得,只得出此下策,碰碰运气,没想到错有错着,当真寻到皇上了。”
任臻望着他脖上那圈茸茸的貂毛,心内感触,哪还舍得对他有半分不满?姚嵩接着转向慕容永,“王爷也不会怪罪下官吧?”
慕容永淡淡一笑:“尚书令为国为家,日操夜劳,殚精竭虑,何罪之有?”
任臻一滴冷汗淌下,死马权当活马医地出来和稀泥:“二位卿都在此,甚好。便,便商讨一下三日后的冬至夜宴吧,正好也可当做庆功宴,封赏有功将士。”
姚嵩轻笑道:“那不妨搞得盛大一些,天子登城,抚恤黎庶,与民同乐可好?横竖长安城也许久没有这般热闹了。”
任臻心里一动,便道:“再请列国使节出席观礼,以扬国威。”慕容永点点头:“可。”尤其是西燕头号对手——后燕的慕容熙与冯跋等人。
三人又你来我往地商议了数句,赧儿又恰好指使下人换茶,闻言便笑道:“上次皇帝登上雍成门受万民朝贺都是十年前了吧?我那时候还小呢,不记事儿,但也依稀记得漫天火树,遍地银花,繁华热闹地不不得了~”
三人都知她说的是淝水战前,强极一时的前秦大帝苻坚,一时都沉默不语,尤以任臻心中尤为翻腾——苻坚毕竟远在姑臧,算来,二人也近一年未曾相见了,就算平日里时常鸿雁传书,却又能解几分相思?
姚嵩接过茶来,他若有所思地打量这位娇客,随口似地道:“这位姑娘头回见到,原来也是长安人士。不知与王爷是何关系?”
此言一出,慕容永便是一愣,当年他本意是收留恩人之女充作螟蛉,但赧儿如今出落地如花似玉含苞待放的,说是义女好像更是无私显见私。
赧儿便垂目一笑:“王爷是我的救命恩人。当年燕军初入,长安战乱,若非王爷相救,我早已葬身火海了。
”
姚嵩低头啜了一口香茗,在袅袅茶香中声色不动地道:“王爷真是。。。宅心仁厚啊。”说一个血战百场杀人如麻的将军宅心仁厚,充满了讽刺意味。
任臻闻言这才回过神来,转向赧儿飞快地扫了一眼——她一直进进出出地伺候安排,任臻本也没留意,如今才发觉她一副主母的派头,虽笃信慕容永不可能打战还带回一段艳遇,但见慕容永低头不语,毫不辩解;那赧儿又含娇带怯,未语先羞——心里还是有些不快,便弹衣而起,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今日已迟,摆驾回宫。”
众人连忙起身,簇拥着送出府去。慕容永与姚嵩并肩而行,用只有他二人听地到的音量冷冷地道:“姚大人还是这般杀人不见血。”
姚嵩头也不回,轻快地道:“上将军亦深谙诱敌之计。”
慕容永被噎住,眼睁睁地看着姚嵩登车落座,与任臻一同离去。
在车内,姚嵩察言观色,便知任臻已回过味来,他探出手指悄悄地碰了碰他的衣袖,轻声道:“任臻,你可怪我?”
任臻无声地叹了一口气,反手握住他冰凉的手,拢进自己的衣襟内取暖:“当然不——永远不。”
拓跋珪盘膝坐于虎皮榻上面无表情地听完了亲信的回报,许久未曾发话,止右手成拳,伸出二指在虎皮毡子上缓慢地来回划拉。
叔孙普洛、长孙斤与贺兰隽等代国遗民,得力干将俱在旁听地清楚,却因熟知主将性情,知道这是暴虐阴沉到了极点,便没一人敢率先开口说话,堂上气氛僵硬诡异到了极点。
还是穆崇憋地难受,心直口快地道:“大哥,皇上驳了您冬至回京的上疏,那便驳了吧!咱们呆在潼关,兵多将广还都自己人,天高皇帝远的不是更自在!”
数人之中唯有贺兰隽善察人心,略知一二,赶紧暗中瞪了穆崇一眼,对拓跋珪赔笑道:“大将军手握兵权坐镇潼关,皇上还免您一年一度朝拜禀事之责,这是好事儿,说明皇上器重您,信任您。。。”他有点说不下去了,因为眼前这位主儿充耳未闻似地还是一语不发,眼中狂暴更甚。
其余两位老臣则打心底觉得回不回长安无甚打紧——只要燕帝不对拓跋珪起疑忌之心,放任他们在此招兵买马发展壮大,有何不好?但因素知拓跋珪是个没嘴的葫芦,一肚子的杀伐决断从不先语人知,哪个胆敢造次?
许久过后,拓跋珪缓缓抬头,眼中竟已一片平静,他淡淡地道:“皇上当然信我,否则又怎会将潼关防务悉数予我?只是为人臣者,还是须知本分,穆崇,你即刻动身回京一趟,赶在节前代表我将请安折子与备下的年礼上供皇上。”
穆崇呆了一下,他知道自己鲁莽冲动,不是个长袖善舞周旋人前的料,怎么会将这差事交予他办?拓跋珪又垂下眼睑,飞快地又道:“贺兰隽留下,其余人等退下。”
贺兰隽忙点头答应,众人退下后拓跋珪附耳过来,对他细细地吩咐了一番,贺兰隽一一应了,告退去打点一切不提。
直到屋内剩他一人,他才微微后仰,撑住了沉重的身子抬头闭目,叹息似地吐出一口气来。下一瞬间他猛地抽出一直不肯离身的盛乐弯刀,刀光一闪而过,榻前小几登时被一劈为二!他纵身跃起,发狂似地将满室陈设砸毁殆尽,才狠狠地扬手将盛乐刀直插入柱,明晃晃的刀身不住颤动,倒映出他狰狞而愤恨的脸。
为什么!就因为他一次的情难自禁!他就决绝到再也不愿相见!!整整一年多的时间他为谁励兵秣马,为谁枕戈待旦!这都不能偿还他那一夜的错!?宫内宫外他满布眼线,皆将长安城内情况悉数报知——特别是他与姚嵩,与慕容永相处的点点滴滴!
任臻,你对我这般苛刻,却又对旁人如沐春风——我拓跋珪究竟何处不如人!?为什么你可以接纳任何人,除了我?!
你怎能如此不屑一顾。。。就好像我不过是一只野性难驯却可以看家护院的狼狗,根本闹腾不出什么大事。
我要让你知道,我拓跋珪不是只配做你看门犬!
且说穆崇奉命赶往长安,终于赶在冬至当日将东西送到了宫中。任臻看了拓跋珪情真意切的这篇请安疏,不由心下暗道:幸而当初不曾答应拓跋珪回京。不是不想这个自己一手□大的少年。但是思前想后,既然无法回应,相对也是无言,不见也罢,又何苦害人累己?如今看来拓跋珪封坛拜将独当一面后果然又历练成熟了不少,当年种种不过是一时迷惑,再假以时日,这段年少孽情必成他的戎马生涯中的一点微尘——蔽日浮云散去,他更当鹏程万里。
正说话间,姚嵩入殿,说是吉时将至,圣驾应出。任臻便起身更衣,重赏了穆崇与留驻潼关的大小将领,更让其列席城楼观礼。
丹陛大乐声中,登基七载的燕帝慕容冲在百八十名金盔银甲跨刀骑马的虎贲营侍卫的层层簇拥之下,乘坐黄金龙舆沿着清场过后的朱雀大街缓缓前行,紧随其后的便是河东王慕容永与尚书令姚嵩,这二人一文一武左辅右弼,俱是官至上品,鲜衣怒马地跟在天子车驾两旁,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到了长安雍成门,天子下舆登楼,城上大殿在姚嵩的主持下已修葺一新,雕梁画栋衣香鬓影间一派鲜花着锦的堂皇气象。
一到酉时开宴,群臣百官各携家眷行毕大礼一一落座,任臻向左手首位瞄了一眼,便见李赧儿亦盛装出席,陪坐在慕容永身侧。
杯觥交错间,高居右首的姚嵩忽而放下酒樽,笑道:“皇上既犒赏三军有功将士,为何独独漏了一人?”见任臻问询似地看向他,便又露齿一笑:“立有军功当恩及家眷,过去这么些年,河东王府里一直赧儿姑娘打理,这才无后顾之忧,皇上不该给人家一个恩典?”这话一出,不少近臣忍俊不禁,都听出姚嵩是在为慕容永求皇帝赐婚了——在将军府里养着这么个娇俏少女,本就有此意吧。
赧儿羞涩地低头不语,慕容永则面色铁青,赶紧起身道:“臣也正想请皇上一个恩典——赧儿乃故人之女,其母当年对臣有恩,不敢慢待,请皇上封赐她为‘县君’,为其择一青年才俊为婿。”
此话甫出,席间气氛便是一窒——都不明白慕容永为何要拒绝这桩风流韵事。只有任臻不动声色地垂下眼睑,漫不经心地道:“准奏。”席间任臻屡屡与姚嵩交杯换盏把酒言欢,再没与慕容永说上几句,直到姚嵩不胜酒力地推开酒樽,轻哼道:“不成了,一会儿时辰到了还要到城楼上主持大典,我得先,先醒醒酒去~”
任臻见姚嵩果然飞霞扑面,醉眼惺忪,便点了点头,柔声道:“让人服侍你去偏殿暂歇。”
一时姚嵩暂退,任臻便也招来内侍,离席更衣。
偏殿之内,任臻轻展双臂,任人替他摘去通天冠,除下绛纱袍,正在此时,眼前的内侍宫女们忽然跪了一地,下一瞬间一双熟悉的手按上他的肩头,随即是慕容永的声音不冷不热地响起:“都退下。本王伺候皇上更衣。”
任臻转过身来,他止着皂缘中衣,静静地望着他:“河东王战功赫赫,怎敢相劳?”
慕容永盯着他半晌,缓缓顺着他的身子俯跪而下,仰起头一字一字地道:“当今世上,能让我动心、动情、动欲者唯你任臻一人——你不信我?”
任臻怎会真不信他?却坏心眼地不肯挑明,只是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忽而伸出手来,抚着慕容永坚毅的下巴,慢条斯理地道:“证明给我看。”
103、第一百零二章
室内残烛熄灭,殿外人声鼎沸,行成了迥然相异的两个世界。大燕尊贵的上将军、河东王上身齐整,下摆却被高高撩起,被当今皇帝压在墙上,反复抽、插。
慕容永死死咬住下唇,不肯泄出一丝示弱的呻吟,只在身后人情难自已,冲、撞地实在太狠太快之际颤声轻道:“轻,轻点,我许久不曾——”
任臻火热的身躯贴了上来,难耐地在他耳垂处连吮带咬:“我知道。王爷,你里面紧地要人命了。。。”
慕容永难堪地低喘一声,浑身肌肉更加绷紧,任臻嘶地一声,复又狠狠地撞到最深,惹地慕容永在他的压制下不断地促声吸气,下头儿也自己立了起来,正张牙舞爪地宣示着他的快乐。任臻探手摸去,托着那一副东西来回撸、动,不由哑声笑道:“王爷当真是。。。龙精虎猛——”
酩酊大醉的姚嵩则已被搀进另一处偏殿,立时便昏睡地人事不知,随侍的宫女为他抹面更衣又喂了一盏醒酒茶,齐齐退下,榻上的醉鬼翻了个身,却缓缓地睁开双眼,定定地望向窗外的簌簌落雪。
若我真心不想,这世上有何种酒能灌地醉我?
只是有时,醒不如醉。
姚嵩垂下头,靠在手背上,半睁半闭的眸中满是寂寥。
离于爱者,无忧无怖——他做不到,看不开,便难渡此劫。
戌时刚过,雍成门礼乐齐做,殿堂皆开,任臻着通天冠服,领衔文武百官步出城楼。
内侍总管忙捧过一件玄狐大氅,在撒盐似的纷扬细雪中双手奉予任臻,赔笑道:“入夜忽然落雪,皇上加件大氅?”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运动”,任臻其实一点儿也不觉寒冷,他偷偷瞟了慕容永一眼,恰与他视线对了个正着。慕容永略带尴尬地赶紧撇过头去,一贯面瘫的脸上浮出一抹可疑的红云——任臻的眼神太过暧昧而情、色,让方才消散的旖旎风光一一再现:居然在更衣的空挡就忍不住与之翻云覆雨,一墙之隔便是群臣众属,实在是。。。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任臻暗中笑地餍足,面上却也不肯穷追不舍再加调笑。便信手接过,转头便寻姚嵩:“子峻。”
姚嵩应了一声,缓步走到他的身边,许是因方才醒酒小憩之故,他脸上红潮尽褪,在风雪中现出几分青白之色。
任臻心疼了,赶紧将手上的玄狐大氅张开,亲自披上了姚嵩的双肩,低声嘱咐道:“你病还没好全呢,万万吹不得风,受不得寒。”
姚嵩一扯嘴角淡淡地道:“微臣醒得。”话音刚落,笙歌顿起,早已备下的千挂鞭炮齐声大作,轰然炸成一片,长安四面十二道门同时燃起烟花,在鼎沸的爆竹声中怒放着盛彰华彩。
任臻左右携了慕容永与姚子峻,登高一步,在连天旌旗之下俯视万民,挥手致意。
楼上群臣、楼下百姓便如风吹麦浪一般齐刷刷地跪下,山呼万岁、顶礼膜拜,那声势震天撼地,实为十年之罕见耳。
绵延百里的火树银花之下,百官朝贺,万民争仰,宛如一场不知持续到几时的盛宴。慕容熙披着狐毛斗篷,仰头看着这一片灯海,末了低下头,面无表情地道:“倒是好大的排场。”自淝水之战后,盛极一时的前秦帝国土崩瓦解,北地中原狼烟四起烽火处处,陷于频起的战乱之中,每个国家都在励兵秣马以求自保,从没有哪个在这当口还大肆铺张地宣告庆祝。
一直跟在他身边冯跋上前一步,替他挡去了身后的推挤,在他耳边悄声道:“粉饰太平罢了。还特地叫我们这些外国之人前来观礼,不外乎就为一扬国威,震慑人心。”
慕容熙不答。呆怔半晌之后转过身去,索然无味地道:“闹腾地很,不看了,回驿馆吧。”
冯跋自然一口答应,小心翼翼地贴身保护着慕容熙挤下城楼,楼下却更是人山人海,举步维艰,冯跋在前艰难无比地开路,忽被一人挡住了去路。
冯跋推了推他,那人却铁塔似地纹丝不动,惹地冯跋不满至极地抬起头来,却见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孔。
紧随其后的慕容熙也讶异地睁大了眼,一指他道:“怎么是你?!”随即又是一喜,“他。。。回长安了?”
贺兰隽一袭布衣,连挡雪遮风的御寒之物都没有,看上去就像长安城最寻常不过的一介草民。他对着慕容熙轻一摇头:“将军还在潼关。他遣在下前来是为了——救走二位。”
冯跋猝不及防地一愣:“现在?”见贺兰隽坚定点头,顿时觉得拓跋珪的这位亲信太过天真了:“你们皇上对我家王爷看管甚严,如何得走?”
“所以才说——只能是此时此刻。”贺兰隽说地简明扼要,“今夜庆典,大部分守军都调往内城维持秩序,城门防务必不如往日森严,浑水摸鱼出城当是不难。”
冯跋皱眉道:“就殿下与我?”跟他留在长安的俱是死忠亲兵,若次日慕容冲发现他们失踪,这些人等难免成替罪之羊再难逃出生天。
贺兰隽一点头道:“是的,时机宝贵,直接就走。”他轻击手掌,周边又是几个乔装打扮过的士兵朝他们靠近,他又补了一句,“今夜过后,王爷再无脱身之机。”
冯跋还在斟酌,慕容熙已忍不住答应道:“走吧。”
冯跋不赞成地看他一眼:拓跋珪毕竟是西燕大将,情势不明,焉知敌友?如此贸贸然就跟着人走未免草率。似猜出了冯跋的隐忧,慕容熙便头也不不回地道:“拓跋珪不至害我。”
走廊处忽然传来脚步迭响,随即门被推开,塞上寒风裹着飞雪袭面而来。拓跋珪缓缓地睁开眼,望向那几个深夜来客。
为首之人踏前一步,忽然摘下灰扑扑的兜帽,露出一张冻地青白却依旧明艳照人的脸孔,他犹在梦中一般望着拓跋珪,久久未出一言。
身后的贺兰隽因为一日两夜提心吊胆地赶路疾行今日凌晨方才到达潼关,也是气色不佳,如今终于将任务完成,复见主帅之时才恢复了些许血色:“大将军,我等一路昼伏夜出,避关绕行,无人盘查。只是长安城怕已察觉,会闹翻了天。”
拓跋珪盘膝正坐,意味不明地哼笑一声。他当然知道任臻等人次日就会发觉,但他是在冬至夜宴忙乱不堪之际直接带走慕容熙等人,连驿馆中的后燕侍从都一个未带,就如人间蒸发了一般,任臻即便搜查全城问责众人也寻不到一个结果,而代表他回京请安复命的穆崇对此毫不知情,必会留在长安全力帮手搜查,谁都知穆崇一介武夫素来藏不住心事,一举一动皆浑然天成,日后再光明正大地返回潼关,谁会把慕容熙的失踪怀疑到他们的头上?
他起身,顺手将一旁的暖手小炉塞进慕容熙怀中,低笑道:“一路辛苦了。”
慕容熙目光火热地缠住他,近年未见,眼前这男子愈加英伟,只是过于瘦削高挑,线条刚硬地如刀刻斧凿一般,冷眼峻眉间更显几分坚毅无情。他扶住发散着袅袅暖烟的手炉,轻声道:“拓跋珪,你为何费尽周章把我弄出长安?”
“若我说我想见你了,你信还是不信?”拓跋珪勾起唇角,众目睽睽之下语带轻佻。冯跋闻言大怒,刚欲挺身而出,就被贺兰隽伸手拦下。
拓跋珪则一笑即收,扫了冯跋一眼便重新落座:“成武帝在中山屡次提出召回质子,却总被我皇借故拒绝,暗中也数次遣人来救也是未果——如今的长安城如铁板一块,若非有人从内相助,你们定难逃出生天——冯将军,你亦一时才俊,难道不知这意味什么?”
冯跋咬牙,他如何不知?意味着慕容冲有恃无恐,便可对后燕予取予求,而后燕则投鼠忌器万不敢衅自我开、轻启战端。可慕容熙当日羁留长安之因虽未明朗,但他冷眼猜度,多半因这拓跋珪从中作梗,叫他如何不对这心怀不轨的阴险之人抱有戒心?他却不知时移世易,拓跋珪如今未必还愿再为燕帝拖住这枚好用的棋子了。因而只是狐疑地道:“将军愿意放我等归国?”
拓跋珪淡定道:“不是你等,是你——河间王暂留潼关。”
冯跋断然拒绝:“万万不可!我奉命保护王爷,怎可擅离!”
拓跋珪微微后仰身子,撑住,好整以暇地道:“你们逃离之事已彰,长安方面一定会封锁截断前往中山的各个关隘通道,就算我放你们出关,慕容熙也走不出多远,定然会再次落入虎贲卫手中,如今主政的尚书令姚嵩素来记仇,睚眦必报,你家王爷身陷囹圄之后可未必还有如今的锦衣玉食了。而你若一人回去报信,还有一线生机可以瞒天过海。”他偏过头,目光深沉:“冯将军,你还有的选择吗?”
冯跋看了慕容熙一眼,咬牙道:“除非王爷下令,否则我誓死不离!”
拓跋珪拧眉,眼中凶光闪动,贺兰隽见状忙劝道:“熙王爷与冯将军一路劳顿,不如稍事休息再加商谈。”
慕容熙只得点头,心事重重地被人领进一间雅致僻静的内室中沐浴小憩。如今正是三九酷寒之际,屋内一只巨大的木桶热气氤氲,地龙也烧地正旺,凭空舔了几分温暖。
慕容熙这才舒了口气,宽衣解带、抬脚入水,在暖流中伸开僵硬的四肢,舒服地打了个哆嗦——他自小锦衣玉食,从未受过什么磨难,这一路着实是苦了他,若非一口气憋着为见那人一面,他简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熬过来的。然而二人当真重逢,骤然狂喜之后他又不免失落——他不知道拓跋珪煞费苦心救他出城,是为了他慕容熙还是为了拓跋珪自己。他不傻,自然也不想与对自己绝对忠诚的冯跋分开,留他自己孤身一人呆在“敌营”。虽说拓跋珪似乎已与慕容冲貌合神离起了异心,但也难保证有朝一日二人和好,拓跋珪会不会毫不犹豫地供他出来。
正在乱七八糟地想着忽然一双手自后探出,环住了他的肩头。慕容熙吓了一跳,刚要喊人,却忽然被人湿淋淋地一把打横抱起,溅出了一地的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