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明儿多弄点。揣着钱来的,结果买不了别提多闹心了。
好嘞。
邵坤家的酱香饼又便宜又好吃,这一次直接打响了名气。米糕烤肠各种果蔬都很新鲜。跟这一群人买还挺爽的。就是容易盲目,平日花钱很谨慎的婶子这次都一口气花了一百文。进去就跟有魔力似得,大伙儿都抢,生怕来晚一步就买不到了,她也跟着买。结账的时候还排长队。
但买完了拎着大包小包就有点后悔了,原本她就是打算过来凑一波热闹的,没想真买。
可一看到来晚的连门都没进去,心里又舒坦了。
有相熟的一看她这样抠的人都开始大包小包的买了,打探道:婶子,里面什么样?
起先是一个邻居问,但很快就有其他人也凑过来听,她还有了一点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狠狠的夸了一下邵记果蔬大排档,里头要啥有啥,价还不贵。听说那熬煮的地瓜粥也不错。只可惜她出来的时候没拿盆,但买了三斤酱香饼,家里六个人刚好够吃,刚出来的时候稍微撕了一块尝了,怪不得这么多人买呢,确实香。
他们早就闻到香味了,一听婶子这么说,被馋的嗷嗷叫的,就想这明儿也买点去。
婶子回家之后把东西都放在桌子上,回屋休息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就闻到空气中一阵异香,出去一看,好嘛,自己买的酱香饼又在锅边热了一下。他儿子把腊肠也给切了,刚才那香味就是腊肠的。
你这死小子,有啥好吃的也不能一次吃掉!
娘,我就尝尝。县里普通老百姓吃的还不如乡下呢,看见这腊肠实在是馋得慌。这香味把一家人都给勾出来了。
啥这么香啊?不知不觉都围了过来,等一开锅,她小儿子也不怕烫,伸手就过去捞。随后放在嘴里用力一嚼满口的咸香。对他们家这种一个月吃不上一回的肉来讲,简直是绝世美味,狠狠夸了他娘:还是您会买东西,这个太好吃了。连腊肠都舍得买,以前说她小气真是错怪她了。
第121章供不应求
果蔬大排档一下子在县城火爆了起来。在县城住的人吃菜就不像农家有院子那样方便。
以前想买菜都得起早,在大街上找那些卖菜的老农,还未必有喜欢的菜,老农就卖一上午,妇人们要是嫌晒不去就没的吃了。相熟的小贩也没有固定的摊位,这个果蔬大排档把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都搬进屋里来了,买东西也不像原来那么晒了。新鲜价也不贵,县城里的妇人第一次觉得买菜不是个遭罪的事儿。
最近有那些脑子活的人已经倒腾起了劵,当初是免费发放给大伙儿的。很多人还没当好玩意,有的垫桌子,有的随手就放在一边了。现在县里还专门有收这个的,三文钱一张,随后他们转手就能卖五文钱。
就算这样也能省五文钱呢,可千万甭觉得去那里头买不到一百文,一进去什么麻辣小食,果蔬调料,还有排队的现烙的酱香饼,熬煮的软糯香甜的地瓜粥。再买几瓶肉末酱和泡菜。给娃娃带上点米糕烤肠,随便买一买就凑够了。
这收劵的事儿在县里如火如荼的。
一户人家内,儿媳妇回来对婆婆道:娘,上次您那个花花纸呢,外头有人来收,三文钱一张。他们家境一般,县里也没啥赚钱的路子,一张白得的劵能换上三文钱很划算。
婆婆道:给邻居吴婶子了。她想买的东西多,特意问我要了劵。
那您就给了?儿媳妇有些着急,三文钱呢。
婆婆瞥了一眼儿媳妇:给了。
咱去要回来吧。
婆婆道:既然给了,哪有要回去的道理?这话要是传出去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儿媳皱着眉头:话不能这么说,咱家也不是啥富裕的家庭,有道是一文钱憋死英雄汉。没道理白得这三文钱却让邻居给占走了。
正说着话呢,外头闷响,正是吴婶道:哎,开个门。
婆婆对儿媳妇叮嘱道:待会儿可别乱说话。她这儿媳平日还行但别涉及到银子,不然肯定要跟人掰扯一顿!
婆婆亲自去开门,这吴婶子进来,手里拿了两个又大又圆的秋梨:老姐姐今儿可多谢你了。这两个梨你拿着,秋天爱上火,回头用冰糖一煮,又好吃又清嗓子。
婆婆顿时道:这怎么使得,这梨得不少钱呢,不成不成
嗨,您要是不给我那张劵,我还省不了那么多钱。不算这梨还能省一些呢,你拿着吧。吴婶子笑眯眯的说着。
媳妇旁边看见这俩梨,原本脸上的不快迅速的被笑容所替代,目测这俩例梨三文钱可买不来。
婆婆道:那还那么多人呢。
吴婶子笑道:可不,比第一天人还多呢。原本只是咱们这一片的人过来买。现在好多远地方来的,起大早也跟着凑热闹。这邵记都忙不过来,没辙只好一次放出去二十个人。卖完再放一波人。要我说,你没事儿进去逛逛呗,东西都可便宜了。昨儿我买的酱香饼回来都说好吃。今儿又买了三斤,都是现烙的。你也买点,咱该省省该花花。
婆婆道:我可不去,我听说一进去就是不想买的都忍不住。我这家底薄
旁边的媳妇却是一脸向往之色:里头真的那么好?
真的,哎呦,昨儿小霞家买的干木耳,一泡发了十倍多。一点就够炒一盘的。我今儿第一就是抢了两包,后面来的就买不到了。听说这都是乡下人弄来自家吃的,比咱们会弄。说起这邵记果蔬大排档话就跟停不下来似得。
邵坤家这边忙的很,今天已经比昨儿加大量了,但是还是到了中午就打烊了。还有买不到的自埋怨他,说他干这么大个买卖却抠抠搜搜的一次上一点东西。还有人问发不发优惠券了。
邵坤也是无奈,今天上的已经是三天的货了。这县里的人也太能买东西了!上多少卖多少。
终于关店了,可以喘口气喝点水。
就在这时候聚福斋的掌柜的找了上来,道:昨儿我听伙计说,黄瓜西红柿啥的都给减量了,邵老弟,我那不够卖啊!如今聚福斋成了县里第一饭馆,基本每天都能坐满人。几乎可以傲视同行了,菜和鱼是他们这的主打招牌,虽然邵坤减了点量不至于不够用,但他怕开了这个口子,以后越来越少,特意上来问问。
邵坤道:这不果蔬大排档这边先冲冲量么。
聚福斋掌柜的也听说过这边火。此刻有点着急:要不你去别人那进点货吧,别断了我的。
邵坤还真是供不上,收菜这事儿势在必行。答应了聚福斋的老板。
聚福斋的掌柜的这才乐呵了起来,直竖大拇指说他够意思。还说等他闲下来请他来聚福斋喝酒。
邵坤打发了他之后,师父姜安民又来了,自从那日之后邵坤才知道他还是个大官。
姜安民笑道:你那个宣传单我也拿到了一份。有意思,还是年轻人脑子够用啊。怪不得他要学画画呢,国画自古都是高雅的艺术,从未想过还能用在这种地方,效果还出奇的好,连他看了都忍不住来这边逛逛!
老仆都夸奖了姜安民,说他慧眼识英雄,招的徒弟随便一弄就能搅动起县里的风云。如今姜安民对邵坤充满了好奇,不知道他接下来还有啥打算。
邵坤道:我想下去收菜。
姜安民一听顿时赞扬道:不错,这样老百姓种的菜也不愁卖不出去了。这个好,你什么时候去,我下午正好没事儿。他如今在这远离京城的小地方找到了沃土,浑身像是有使不完的力气似得。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