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慕容冲作者:楚云暮
第43节
任臻回过神来,上下一扫这小姑娘,毫不掩饰自己的蛮不在乎,大喇喇地准备绕过她:“不必饶。姑娘赶紧去告状。若是贺夫人不理,姑娘还可以直接告御状去。”
贺兰宓气地一把攥住他的袖子,撅起嘴道:“大胆贼子!本姑娘问你名字呢!”她年方十四,正是嫩地能掐出水的花样年华,却因为父亲的宠爱无所不为,任性至极,若是看上了谁就是不择手段也要到手;若是看不上,则你掏心置腹也照样不屑一顾,全平城的贵族少爷都对这娇艳多刺的玫瑰花儿又爱又怕。此刻却眼也不错地盯着任臻,拓跋圭早就在宫里宫外推行汉化,所有男子皆需易辫着冠,然而眼前这陌生男子寥寥草草地裹着一身箭袖窄身的胡服,一头长发随随意意地束成一束,虽不是小白脸似的年轻斯文,五官却生的俊朗极了,肌肉分明的胸膛上若有若无地现出一道深浅刀疤,看着就是个上阵杀地的英武男儿,更何况能在皇宫里如此不修边幅的,想来非富即贵,也算衬地起她——对,她现在就是看上了这个男人了。
任臻天生痞性难改,虽然对她无甚兴趣,却不忍心对这小美人太绝,忍不住便要耍嘴皮子:“姑娘要我名字做什么?合婚问名还是纳彩啊?”
贺兰宓自不知道什么是和婚问名纳彩,在她想来,对眼了便在一起春风一度,不合了便再分开,横竖她们的婚姻将来都是被父兄掌控的,不求什么天长地久。闻言也毫不害臊,反偏过头望着他,明媚地笑道:“你先告诉我呀~”
拓跋圭听到此处,一语不发地扭头就走,内侍总管慌忙跟上,回到摩尼殿一语不发地坐等,又过了近小半个时辰,任臻方才姗姗而回,头上还顶着几片草屑树叶。拓跋圭以前就知道任臻时常不修边幅,如今见了却有几分刺心,声音倒还是四平八稳的:“怎这般迟?”
任臻愣了一下,见他手边还摆着一樽药油,便落座笑道:“我听说朝上最近多事,只以为你要耽搁许久,却不料你还是这么早过来。”
“不是我早,是你迟了。”拓跋圭抬手摘去顶上落叶,“一直待在演武场?”
“可不是,练了大半天,累死老子了。我说你那些侍卫可真是绣花折头,招式漂亮,战场上怕根本不顶用啊。”
拓跋圭打断他的滔滔不绝:“这菩提树是御花园新植的,入秋以来最先落叶。”
任臻倒并非蓄意隐瞒,只是压根没往心里去,方才拓跋圭拐弯抹角地有意敲打,他也就没提,听拓跋圭如此说便道:“对,回来的时候确经过了御花园。”任臻有口无心,把贺兰宓也给唾沫横飞地说了出来,末了哈哈一笑:“你这小姨子倒少见的很,一点儿也不怕羞。还敢抱怨皇帝太忙,好久都没上她姐姐那去了,她陪着也无聊的紧——诶,你既然忙也不必赶过来。这药油让小英子擦也使得的。”
“好。”拓跋圭起身,将药油往随侍的小黄门手中一丢,当真抬脚便走。留下任臻一个人反应不及地呆坐原地,好半晌后才莫名其妙地怒道:“今天是吃错几次药了?!”
且说拓跋圭回了寝宫,也不传膳,自顾自地开始批阅奏折处理朝政,然而不出盏茶功夫,他猛地抬手,将案上的笔墨纸砚轰然扫落,溅出满地的淋漓乌黑。
满室宫人齐齐跪下,俱吓地浑身发抖——拓跋圭自登基来一直暴躁易怒,难以捉摸,动辄问罪,所有人都是伴君如伴虎,但这半年来他除了小朝议事也少留宿于青金殿,性子也难得平顺了一些,宫人们已经许久没有如此恐惧了。
只有内侍总管贴身伺候,隐约猜度一二,却也不敢说,只能大气不出地俯跪在地。
拓跋圭阴沉着脸发怔,却是并未再发作什么,只是缓缓地站起身来:“贺兰讷的小女儿生的倒是极美。”内侍总管战战兢兢地抬起头,拿着一抹绢帕替拓跋圭拭去手背上的墨渍,一面竭力赔笑道:“贺夫人的妹妹,自然是美,就是年纪尚幼,说话有些不知分寸——”
拓跋圭调转视线,冰冷的目光与他对个正着:“去赤珠殿,把朕的这句话宣予贺夫人听。”
内侍总管明白过来,慌忙应道:“是,奴婢这就亲自去宣旨。”
当晚任臻越想越不得劲,总觉得拓跋圭是被那些嘈杂的国事烦到了才心情不好,自己好歹算是兄长,不该小孩儿般地置这等闲气,便遣小英子去青金殿探探风声,也是个低头示好的意思,谁知远远便被内侍总管一把拦下,朝灯火通明的宫房一努嘴:“皇上今晚不得闲,快别进去讨没趣了。”
小英子还是个半大孩子,哪里晓事儿,便瞪着眼道:“皇上在忙?那奴婢在外等着便是。”
其他几个太监便吃吃地笑成一团,有个年纪大位份高点的便伸指搓了搓他的脑袋:“那你得等到天光去了!皇上今晚召见了刘夫人——这可大半年的头一遭哇!”
“可不是,皇上龙精虎猛,又憋地久了,哪会轻易了事?”
“明儿一起,皇上准保神清气爽邪火尽去,咱们也可安心度过一日了。”
内侍总管见说的越来越不堪,忙清了清嗓子,止了大家的笑谈——他可没觉得拓跋圭今天发了这么一大通火,服了两颗逍遥丸就会立即心情好转。可当见到久违的刘夫人之时这位皇帝却又当真是笑容满面,对刘夫人嘘寒问暖,还夸奖拓跋嗣懂事乖巧,不知道的还以为真是鹣鲽情深的小两口。
小英子回去复命,气那班大太监笑话他无知,便加油添醋地把事儿说了一通,任臻听毕,不咸不淡地笑了一下,自语道:“我说是憋狠了么,这般气盛!”心里却有些没滋没味的:拓跋圭是一国之君,行事自可随心所欲——而他呢,没有过去也不见未来,皇帝抬举他,他便是宫中炙手可热的头号红人;但若是不呢,他便是个断手残疾百无一用的废人,只要还困在这深宫内苑,便终须仰人鼻息、不得自立!
任臻腾地起身,抄起掌边药油掷给小英子,大踏步地朝外走去,小英子一愣,忙追着问:“大人哪里去?不,不等皇上了?”
“等他作甚。”任臻一摆左手,“我去演武场练功,指不定几时回来。”
任臻此去,当真耗了整整一夜,演武场当值的侍卫心中叫苦不提,拓跋圭却在次日卯时不到便遣走了刘夫人,自己踯躅片刻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前往摩尼殿,谁承想却扑了个空,听闻任臻去演武场彻夜未归他立即联想到了白天的事,心底恨恨地道:当年他也是伺候过来的,何曾见过任臻这般勤学苦练?从来是能偷懒一刻是一刻的。
他却不知从前任臻年少轻狂,痞性十足,天塌下来当被盖的一派无谓,又有叔明子峻辅佐跟随,他信他们用他们爱他们,打心眼里就不必有忧患意识。而如今呢,虽终日嬉笑啷当,本性却暗藏倨傲,他面上不说,心中却一直存着一根刺儿,绝难忍受自己受制于人,甚至有朝一日成为旁人的负累,自然是宁可卯足了劲吃够了苦也要重获新生独当一面。
拓跋圭暗中闷气,这一去就按捺着性子不肯再主动去找,谁知任臻也是个倔的,更坐实心中所忧,越发不肯低头去讨拓跋圭的好,如此一来两人便莫名地陷入冷战,十余日未曾通过音讯。
宫中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隔年半,拓跋圭重回椒房却只召幸了刘夫人,且在次日重礼赏赐的事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夜之间传遍六宫内外。众人之中心怀各异、有喜有忧,唯贺兰氏的反应最大。
拓跋圭一面遣旨夸贺兰宓貌美,一面扭头去宠幸刘夫人,贺夫人心头便有如压上千钧巨石,如何不明白皇帝的暗示和压力?贺兰讷得知,却忙派人入宫,借探望之名与她相商让贺兰宓入宫,以固圣宠。贺夫人没料到这小妹偶一入宫便惹出祸事,见了娘家来人便皱着眉道:“我知道父亲之意是想让小妹入宫,可过美不祥,宓儿又太过骄纵,不是个安分性子,只怕入宫之后徒惹是非,皇上素来薄情,便是天仙也绑不住他多久,将来宓儿若得罪了皇上,贺兰氏必受连累!”
能被贺兰讷派来商讨此等大事的自是贺家心腹,可贺夫人却从未见过眼前这人。但见他其貌不扬身形瘦削,又总像直不起腰似地佝偻着背,时不时还咳声几声,病秧子似地往人群里一丢简直就再也找不出来。
此人名唤晁汝,汉人,因曾受贺兰讷救命大恩故而投身卖命,近来极受器重。此刻半睁不闭地双眼在贺夫人身上转了一圈,便拿话堵她:“娘娘固然想的长远,就怕国公爷却未必体谅,反而会认为娘娘是拈酸吃醋,不愿姐妹共侍一夫。”
贺夫人怒道:“我与父亲同为贺兰一族筹谋着想,在后宫与刘夫人多年相争也都为此,岂会如此小性!”
晁汝微一躬身:“娘娘在为母家着想之际,还是要先想想二皇子才是。”
拓跋圭父子情淡,膝下两个皇子,虽不过冲龄却都已被拓跋圭遣出皇宫,开牙建府,各自有一干扈从亲随。大皇子拓跋嗣稳重平和,虽然舅家匈奴刘氏已被拓跋圭所灭,却很得鲜卑贵族的拥护,就连掌握军权的卫王拓跋仪都对其另眼相看;二皇子拓跋绍有北魏第一豪门贺兰氏的支持,但从小顽劣不堪无法无天,时常被拓跋圭斥责,贺夫人没有亲自教养过儿子,却也知道他被外公惯成了什么德性,闻言便叹息一声:“我膝下唯有一子,自然也想他能够成大器——可如今朝中,看好拓跋嗣的大臣不在少数。。。”
晁汝应声接道:“娘娘最懂皇上,乾纲独断、圣心难测。满朝文武再支持大皇子,皇上不开口都是泡影。而只要皇上的心偏向贺兰家,时日漫漫,国公爷难道不会为外孙的将来殚精竭虑?娘娘也就后生有靠了。”
一番巧舌如簧,果然说动了贺夫人主动为皇帝纳妃——其实就如晁汝所言,拓跋圭既然发话,贺兰宓入宫也已是在所难免,她所能做的不过先人一步,还能博个好名声罢了。
这晁汝办完差事便匆匆出宫,回府复命,在宫门处交付腰牌之际正与入宫禀事的崔浩撞了个正着。崔氏父子乃汉臣中最得皇帝信用的红人,值宿宫禁的羽林郎们忙起身行礼,驱着晁汝也赶紧避到路旁。崔浩目不斜视地径直过了,然而行了数步,突然停下,转头看向那道瘦弱背影,忽问:“那人眼生的很,是谁?”
“赵国公府的家仆,来探贺夫人的。”
崔浩对宫中事务了若指掌,自然知道此时此刻贺兰讷派人入宫所为何事,便略点了点头,不做理会。
而背对着他渐行渐远的男子却缓缓挺直了佝偻着的腰,回首望向气象万千的宫阙楼阁,唇边浮出一丝意味不明的惨淡笑意。
155、第一百五十二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贺兰宓听闻要嫁给拓跋珪,心里却老大一个不乐意——她每每入宫探望贺夫人,从没撞见这“姐夫”有在赤珠殿留宿过,可见从不在女色上用心,却又不妨碍他为了利益东一个西一个地纳妃娶亲,她素来被众星捧月惯了的哪里愿意受这气,何况心里还记挂着一个没到手的陌生男人。可贺兰讷平日再宠她,这回却也铁了心地要再结皇亲——拓跋珪不是个好相与的君主,他们贺兰氏如今兵权在手,封地广袤,与其他鲜卑豪门抱团结派,还能在朝堂上有一些博弈拉锯的资本,但若皇帝真下狠心撕破脸,他们也难翻过天去。所以拓跋珪看上贺兰宓,简直就是他们笼络皇室的绝佳机会。拓跋珪也极给他面子,人还没进宫,就封了夫人,宫人称姐妹俩为“大小贺夫人”;本来依鲜卑习俗,除了正妻,纳妾是不必有何礼数的,以前在大草原的时候大家围着篝火吃吃喝喝跳跳闹闹,末了新郎再抱起新妇入洞房便算了账,拓跋珪此次却力排众议按晋朝皇室纳妃的礼制大操大办,甚至还照代国旧俗为此举行仪式祷告上天,无比隆重。这两相合璧不伦不类的,却对了贺兰讷的胃口,只当拓跋珪英雄难过美人关,被自家女儿迷地神魂颠倒,也给足了他面子,自然喜出望外,短短几天之内,陪嫁车队就足足筹备了一百八十余辆。
宫内自也免不得张灯结彩。刘夫人与贺夫人本来相争多年,都没料到突然冒出个贺兰宓,连儿子都没有就与她们平起平坐了,心中郁闷可想而知。却又不得不强打精神布置筹备,生怕被对方看出什么不对劲,惹拓跋珪的不快,一时之间,前朝后宫的内侍宫女穿梭不停,忙地个热火朝天。
光华流转,任臻嗖地一声收回左手刀,曲肘推开对手:“都没心没思的,今儿不练了,都散了吧。”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这十来天的这位贵人简直是把家安到了此处,没日没夜地练,想起一出是一出,都不带他们喘口气的,偏偏皇帝发了话,须得尽心尽力地伺候。
幸亏任臻与拓跋珪不同,只要不触及逆麟他平日里对谁都和蔼可亲的很,绝少端什么架子,侍卫们时常忘了身份之别,爱在闲时与他开开玩笑。“这是大人身手了得,进步神速,标下甘愿服输!”那人笑嘻嘻地应了一句——几个禁军侍卫也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怂恿道:“多谢大人体恤!最近宫里喜事近了,据说皇上要出动羽林军到赵国公府上迎亲——大人与皇上情同手足最是说的上话的,能不能在那天把咱们几个也给安□迎亲队中,也得一大笔打赏?”
任臻瞟了他们一眼:“皇帝纳妃中宫挂红,我是知道的。只是不知娶的是哪家小姐这般大的阵仗?”
“鲜卑八部,贺兰最富——自然是贺兰大人的女儿贺兰宓了。”
任臻愣了一愣,这才记起来贺兰宓这小丫头已经好些天不曾来找他了——自那日初遇后,贺兰宓便不知怎么打听到了他的来历,一天能跑个三五回,任臻自问对她并无其他兴趣,不过闲来逗弄几句,但也颇喜她娇憨泼辣毫不怯外,什么话都敢说的个性——任臻有时候也纳闷,照拓跋珪先前所言,他在他初起兵时便一路辅佐,实同兄弟,怎的他一个后辈后宫之数有增无减,他这一大把年纪了却无妻无子,至今孑然?他甚至在想,如果时机成熟,那与贺兰宓成就一段姻缘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打赏算什么,我带你们当面讨去!”任臻一口应了,便率先转身离去。秋老虎的天气,艳阳高照地几乎有些晃眼,任臻停下脚步,左手微抬,刀刃出鞘,拦面斜出的一道菩提树枝应声而断:好的很,那天莫名其妙拂袖而去,一个月来不理不睬不管不顾不闻不问,自己随口夸了一句贺兰宓,拓跋珪转头就能风风光光地把人娶进宫来——这拓跋珪倒真给他摆皇帝的谱儿了!
纳妃当日,贺兰宓吉时入宫,在车上却又闹了一场脾气,恨父亲不顾她的意愿硬要她为了家族利益而嫁给那个薄幸皇帝。身边伺候的丫头嫲嫲们谁也应付不了她,眼见这又哭又骂的妆都要花了都急地如热锅上的蚂蚁,有晓事儿的慌忙下车去请晁汝来劝解——原来贺兰讷早知道自家女儿骄纵不驯,生怕途中出什么岔子,便让晁汝一路随行,跟着打点送亲事宜。
晁汝咳了许久,才慢吞吞地爬上车来,贺兰宓刚好也哭的累了,他放下车帘,刚叫了一声“娘娘”,贺兰宓便怒道:“不要叫我娘娘!”
晁汝点了点头:“可事到如今,您已再不是贺兰氏的姑奶奶,要么做娘娘荣华富贵要么成庶民一无所有,您选哪一个?”他喘了一会儿气,又娓娓而道:“皇上英武年少,人所共知,也不算辱没了娘娘。”
贺兰宓一抹眼泪嗔道:“你这家奴明白什么!我,我心里——”
摇摇晃晃的车驾忽然停下,随即一道沉稳的男音在外响起:“在下带着一帮兄弟斗胆拦了新娘娘的车驾,恭贺大婚之喜!”
负责打点成亲事宜的宫中詹事自然听说过任臻的大名,除了极少数亲随根本没人知道他是何来历有何大功,只知道皇帝敬他重他无以复加,甚至为他遍求名医亲自施药,让他一个七尺男儿毫不避嫌地长留皇宫,这份信赖尊荣天下无人能及,就冲这一点,即便此人轻狂无礼地半途拦了銮驾,他也不敢问罪,当真赔笑着取了大把赏银分予众人。
任臻回头道:“尽管拿了就是,大喜之日,皇上心里高兴,不会怪罪。”说罢转向詹事,从怀中摸出一样物事递过去:“既是贺喜,便不好空手而来,在下有一薄礼送上,请新娘娘笑纳。”
詹事恭恭敬敬地双手接过,车内的贺兰宓忽然激动地攥了晁汝的衣袖:“是他!”
晁汝一张蜡黄的脸上看不出什么神情,却在贺兰宓欲掀开车帘的瞬间一把摁住了她的手腕,力道之大委实不像个病夫。
“众目睽睽之下,便是与他相见,你能说什么、做什么?”晁汝一字一句地低声说道,“此时此刻宫中一草一木皆是皇帝耳目,你若逞一时之快,只会让皇帝对你起了杀心,那就真是全盘倾覆——小不忍则乱大谋,明白么?”
贺兰宓怔怔地望着晁汝,明明是平凡虚弱的一张脸上却有那样一双光华内蕴的眼睛:“我。。。我不明白。”不明白为何是劝慰她的,他说出来却字字沉重,仿佛是压在自己的心头。
车帘掀起一角,敬上系着红绳的一方礼匣,贺兰宓打开一看不由惊呼一声:“摩尼珠!”如今北魏上下奉佛学为国教,平城宫室也多以佛教七宝为名,自任臻住进摩尼殿后,拓跋珪自千里之外的辽东海域寻来一颗拳头大小的夜明珠,命名为“摩尼”,供进殿中为镇殿之宝,赐予任臻。传闻反复摩梭可暖血助气、遍体生温,是疗伤养生之圣品——拓跋珪对其之宠重可见一斑。
晁汝眸色一闪,又恢复了原先的木然神情:“来日方长,当今皇帝并不流连于后宫,你如今晋为夫人,又有大贺夫人为倚仗,以后在宫中的自由与权力自不待说,那个男人得皇帝特许也可长留宫中,天长地久,还怕没有机会?有些事情只要双方你情我愿,自可穿针引线做的隐秘——反正娘娘也不想与人做长久夫妻,将来也是要风光大嫁的,如今不过是把事情发生的顺序颠倒了一下,放眼天下,有什么比嫁给当今皇帝还要尊荣体面?”
这话实在说的有够胆大妄为,一般女子听了只怕会又羞又吓,偏贺兰宓任性恣意,想毕竟是大以为然,便也松开手坐回原位,瞟了晁汝一眼:“晁汝,你是个人才,我与父亲说去,让你作为陪嫁跟着我入宫,居留掖庭——以后传话办事都还用的着你。”
晁汝垂下眼睑,听着耳边车外渐行渐远毫无犹疑的脚步声,缓缓地抿下唇去,低声应道:“是。”
那夜宫宴自是说不出的盛大奢华,更有甚者,皇帝赴宴之时,穿的乃是鲜卑礼服,束发结辫,戴金龙步摇冠,赫然是昔年草原王者的打扮——这可是拓跋珪定都平城推行汉服之后第一次在正式场合穿胡服,结合先前的朝堂风波,有不少人已经嗅出了风向转头的味道。谁知敬酒的时候拓跋珪头一个举杯敬向贺兰讷,口称“莫干”,鲜卑语中即岳父之意,拓跋珪联姻各部,却从未给谁这样的殊荣,把贺兰讷喜地脸放红光,众人齐声恭贺这段亲上加亲的好事,而其余汉臣们则是强颜欢笑,如坐针毡。
筵席正酣之际,拓跋珪笑对贺兰讷言道,若遵循拓跋代国的古礼,这场婚宴应办在盛乐故都,才算告慰了拓跋氏的列祖列宗,可惜现在高车作乱北疆,御驾轻易去不得盛乐,未免可惜。
贺兰讷一时酒热,拍着胸脯道:“高车人不过是流寇之属,怕他做甚!我贺兰部在敕勒川的兵力集中起来,足以踏平他们!”拓跋珪哈哈一笑:“国赖老臣,朕就多谢莫干了!”
贺兰讷还在侃侃而谈,贺兰隽则瞥了堂叔一眼,仰头将杯中物狠狠地一饮而尽。
直到酒过三巡,拓跋珪避席更衣,外面更是繁华热闹地不可开交,唯有一道人影趁乱闪身跟了进来,在拓跋珪驾前猛地跪下。
拓跋珪似吓了一跳,命左右搀他起身:“贺兰隽,大喜之日你这是做什么?”
贺兰隽又磕了个头:“皇上,末将自请出征高车,为国分忧!”
拓跋珪哈哈一笑:“好的很,你叔叔刚说出兵,你便自请为将——贺兰氏果然是我大魏朝的擎天一柱。”
贺兰隽急了:“叔叔确然骄横太过,皇上是知道末将的,这些年来一直对皇上言听计从忠心耿耿,请皇上许末将出征,为国报效!”
拓跋珪张开双臂,两名小内侍立即上前为他剥去缀毛图腾的外衫,又换上自己惯常穿的玄青流云的广袖长袍,若非头上还戴着步摇冠,望之便如翩翩汉家郎。他瞟了贺兰隽一眼:“你多心了。朕若疑心贺家,怎会再娶贺兰宓?你叔叔的兵力大部分都分布在敕勒川大草原,他肯借兵,的确解朕危急——你们都是朕的忠臣。”
贺兰隽早就见识过了拓跋珪的翻脸无情——无论他自己愿意与否,命运也早已与贺兰氏休戚相关一损俱损,贺兰讷暗中联合鲜卑豪强对拓跋珪的汉化令阳奉阴违甚至有恃强要挟之意,怎可能不遭拓跋珪的忌?他越是笑语晏晏百般宽慰,他心里便越是忐忑难安,故此才愿意主动请战,再立大功,想至少以此来保全自己。他苦求不止,拓跋珪便皱起了眉,要笑不笑地道:“贺兰家的将军带着贺兰部的人马,就这般急着把这天下所有的战功都给占全了?”
唬地贺兰隽慌忙再跪告罪不已——沮渠蒙逊骄兵悍将下场如何历历在目,他哪来敢当这样的罪名!拓跋珪正倚在榻上,接过一碗浓茶啜着醒酒,此刻便有些不耐地抬手一摆:“让谁为将领兵,朕心中自有定断,早晚要告诸天下。”
拓跋珪话说到这地步,便是毫无旁人转圜余地,贺兰隽不敢再说,便只得无奈地告退。
待人走后拓跋珪忽然轻唤一声:“崔浩。”
一个身量未足的少年闪身而出,叩首作揖,正是崔浩——拓跋珪征燕归来,大犒三军,崔浩却不过从五品文书郎升为四品秘书郎,虽不显山露水,也未有上朝议政之权,却总揽皇帝身边的大小事务,可以随时出入宫禁。
拓跋珪淡淡地道:“听闻贺兰隽与你交情不错,果然学地乖觉了不少。人人都在拍贺兰讷的马屁他倒吓地到朕跟前表忠了——莫不是那日你与他前往京郊武州山踏青教他说的?”
崔浩心里一咯噔:他自诩与贺兰隽并无甚勾连结党,皇帝怎么连他们有些私交也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但他到底老成,定了定神,勉强笑道:“皇上明鉴,微臣哪里能猜到皇上下一步棋要怎么走?微臣与贺兰隽相交也不过是因为他比起贺兰氏其他人来说要投缘一些,伯渊心中只知忠君,从不敢擅议朝政。”
拓跋珪摇了摇手:“别多心。你说的对,贺兰隽比起其他的鲜卑豪强来说,确然要机敏一点,你若与他交好,多提点一下,也是好的。”
崔浩暗中松了口气,知道此事算揭过了,便抿嘴一笑:“皇上今日这招极妙,赵国公态度松动,已是愿意出兵抵御高车了——贺兰氏大部分的人马都还在草原,若以他们为主力,可比从平城带兵北上,出关勘乱要方便的多——用他们的兵却不用他们的将,借火烹油再釜底抽薪,免得他们再加坐大。”以前拓跋珪为了复国辟地,不得不借助母家势力,造成鲜卑八部兵权在握,难以挟制;现在战事稍缓,这制肘之处就逐渐显露出来了,皇帝看似让了步,实则从未停止过剪除羽翼的念头。
拓跋珪瞟了他一眼:“他们这些年明里暗里地扶持老二不就是想着延续贺兰家的富贵,如今能再塞进来一个女儿自然高兴,也就不那么暗逼着立老二为太子——朕也省点心。”
崔浩不假思索:“皇上春秋鼎盛,两位皇子俱还年幼,立国本何必着急。”
拓跋珪心中早就是这想法,他正是气吞山河的大好年华,朝中之人凡请立储君的,无论是谁,皆存私意。如今这纳妃一举数得倒是哄住了贺兰讷,既缓一缓暗涛汹涌的胡汉之争,国本之立;又蚕食掉贺兰氏一部分的兵权。
崔浩把事说完却并不告退,拓跋珪却没命他退下,君臣两大眼瞪小眼地对视片刻,拓跋珪垂首咳了一声:“还有事?”
真要告退了他就真有事了。崔浩觑着拓跋珪的脸色,悄声道:“今日銮驾入宫,他拦驾送了新娘娘一件贺礼。”
拓跋珪愣了一下,一时之间神色复杂:“送了什么?”
“摩尼宝珠。”
拓跋珪沉默片刻,忽然拂袖而起,连带着案上宝瓶亦拂落在地,崔浩眼皮一跳,慌忙跪拦住,攥着拓跋珪的袍角道:“皇上,过刚易折,惟柔克之!”
拓跋珪住了脚,按下沸腾的心火,深吸一口后他闭上眼,恨声道:“这一年来,朕还不够柔?究竟还要朕怎么做?!”他视他如珠如宝,他却还是这般没心没肺,始终不生情爱——难道要他再一次眼睁睁地与他有缘无分擦肩错过?!
崔浩心头一震,知道皇帝这是茫然无措到了极至才对他一个臣下吐露心声,唯有在这事上他不敢再兜圈子卖弄聪明,忙劝道:“皇上岂会不知他最是吃软不吃硬——当年那般都不能使他摧眉折腰,而今若再行逼迫只会适得其反,万一激他想起什么更是前功尽弃。但皇上前些时日又太过小心谨慎,他对您一时生不出情爱之意也是常理,须得有人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才好——可谁来破,怎么破,何时破,却又大有讲究。”
拓跋珪转向崔浩,若有所思——他从来习惯了强取豪夺,看上什么或明刀明枪或鬼魅伎俩,千方百计也要抢到手,然而偏偏那个人的真心,他前世今生就是求而不得!
崔浩知道他已经稳住了拓跋珪的心神,便舔了舔唇继续道:“简而言之,皇上要主动却决不能躁动,须改弦更张,徐徐图之而步步为营——只要是人,便一定有心;只要有心便一定会动,端看能不能抓住时机,让他只为你心动。”
拓跋珪躁动沸腾的血液逐渐平复下来,崔浩趁机道:“皇上还须出席,把这余下的场面给应付完,否则,岂不前功尽弃?”
任臻收回刀来,挂怀入鞘,断枝残叶铺散了一地,他却在溶溶月色中无声一叹,一道嘶哑的男音响起:“。。。任大人何以叹息?”
任臻猛地转头,便见一瘦削男子自树影深处走来:“你是谁?”他上下一打量,又道:“你。。。不是宫中之人,如何闯入摩尼殿?”
晁汝俯首一揖,掏出一个小小酒坛来:“今日宫宴任大人不曾莅临,新娘娘感念大人相贺之礼,无以回报,特地送来这陈酿女儿红。”
任臻顿时明了这人是贺家心腹,一下子没了兴趣——女儿红,女儿意,岂是能随意乱喝的?何况她身份贵重敏感,他现在哪还有招惹的兴趣。“我独爱汾酒的醇厚凛冽,这等陈年佳酿还是请娘娘与皇上共酌吧。”
晁汝似早已料到,便拍开封泥,将这难得的美酒悉数浇灌在一株杨柳树下。任臻见状,倒起了几分兴致:“这是做甚?”
晁汝好整以暇地道:“任大人既不解风月,还不如将这美酒献予这一方水土,杨柳多情,想来也不至辜负了。”
任臻哈哈一笑,走上前去:“你这人倒有意思,不似鲜卑豪强府里的那些寻常家仆。那你倒说说,我方才为何叹气?”
晁汝将酒坛甩开,踱步到了任臻面前,视线从他的右手转向腰间所佩的左手刀:“为此叹息。”他抬头,与任臻四目相对:“男儿身当佩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困在深宫内苑,纵是得天独厚、再无敌手,坐井观天也是枉然!”
寥寥数言,道破心病——任臻现在最不平不甘的,便是自己寄人篱下,一无所有。莫说与拓跋珪并驾齐驱,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贺兰宓之事,他哪里是气拓跋珪落他面子横刀夺爱,根本就是在气自己只会空谈抱负实则困在深宫之中不得出头、无能为力!
明明是一张平凡至极蜡黄疲惫的病容,偏有一双如此光华流转的璀璨黑眸。任臻盯着他半晌,忽道:“我们。。。可曾见过面?”
晁汝垂下眼睑,又恢复成人前那幅谨慎模样,低咳数声:“大人天潢贵胄,就算是龙困浅滩,我等下仆福薄缘浅,也是无可相见的。”
任臻听他说的话句句似有深意,细想却又不知哪里不对,见晁汝已对他作揖告退,忙叫道:“等等。”
晁汝慢吞吞地转过身,任臻待要说话,却又不知与这素昧平生之人能说什么,顿了一顿,将自己的披风解下,单手丢给他:“听你方才咳嗽,想是久染风寒不愈,入秋天凉,加件衣吧。”
晁汝眸色一闪,捧着披风,朝他微一躬身。
任臻一路若有所思地回去,甫一入内,便觉得屋内有人,左手刀破空出刃,袭向那不速之客,带过一道利落刀光。谁知那人身手更是了得,身形丕动,便极巧妙地避过了这追月流风的一招,空气中散发着若有似无的酒香。他心中一动,已猜出来人是谁,却更是出手如电,见招拆招,拳脚相加间两人在月光下拆解了十数回——这倒是大为出乎拓跋珪意料,任臻刀法上次尚大不如他,气哼哼地扬言要勤加苦练,谁知一月不到功夫竟当真大有进益,想来崔浩所报的他以演武场为家一日三番苦学不止都是实话。
他这一分心,任臻又占着武器之便,但见指间寒芒一闪,左手刀突破防守,噌地一声抵上了他的喉头。
一团灼热的气息裹了过来,悉数扑向拓跋珪的颈项,任臻低沉的声音近在咫尺地响起:“别动。”
拓跋珪喉间微一耸动,从善如流地放下手,在黯淡不明的夜色下与他四目交接,目光的冷,呼吸的热,犹如冰火两重天。拓跋珪眸色一深——有那么一瞬间他真以为任臻会干脆一刀抹了他,从此各自解脱,一了百了。
他动了动唇,低声道:“大哥要杀了我么。”
“。。。”任臻收回左手刀,一撇嘴道:“不敢。我还以为是哪位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
“除了我,还有谁能登堂入室?”
任臻闻言皱了皱眉:“皇上此刻不该在此。”
“那我该在哪儿?”
“自然是软玉温香,洞房花烛。”任臻冷冷地出言讽刺道。
“这就是我的软玉温香,洞房花烛。”拓跋珪从怀中掏出那个木匣,单手弹开,鸡蛋大小的夜明珠顿时晕出皎皎柔光,“为何将此物转送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