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慕容冲作者:楚云暮
第26节
等到终于把皇帝哄开找自家兄弟去了,室内重归清宁,王神爱却似心有杂念,打坐不到半个时辰便无法守静存思,只得缓缓睁眼,中止静修。一旁的宫女好不容易才瞅准机会,上前禀道:“娘娘,琅琊王殿下在外求见。”
王神爱被轻轻搀起,转过身去接过宫女递上来的三宝香,如往常一般在室内高挂的三清祖师画像前恭恭敬敬地叩了三首,末了插香进炉才冷淡地道:“本宫正在清修,谁也不见。请王爷回去安生伴驾吧。”
司马德文在室外显是等地心焦了——安帝玩地累了好不容易才睡着,他这才能脱身觑空来向王神爱诉苦求助,盼她能出面力挽狂澜——若司马元显再揽军功,那安帝与他这“皇弟”的地位便更是岌岌可危,更有甚者,司马元显或可擅权废立,届时他与那皇兄怕必落万劫不复的境地了!
谁知宫女来报,皇后闭门不见。他的心顿时凉了半截——王神爱不会不知道近来朝上发生的这些大事,但她一贯醉心玄学不理朝政,上次出手相援已是例外,这回看样子是准备撂手不理了。他急地想再央求宫女通报,却不期然听见室内传来一阵铮然琴声,清脆悦耳却又流水无情——此琴名“琼响”,乃皇后陪嫁之物,入宫多年从未离身。司马德文知道王皇后这琴声正是表以拒绝之意——她性子清冷且说一不二,虽与皇帝结发三年,但安帝与自己都对其敬畏有加,不敢勉强,只得悻然而退,却又不甚甘心,只是他性子优柔,竟不肯就走,反而在不远处的游廊下来回踱步,正在没奈何时忽见一儒生打扮之人自外夺步而进,如入无人之境。司马德文唬了一跳,咏真观乃是皇家禁地,今日更是戒备森严,哪个布衣平民胆敢擅闯?!
他忙闪身躲在墙侧,站定了偷眼望去,但见那人面如冠玉、器宇轩昂,却是本应在石头城练兵的东晋大都督谢玄!
他。。。他终是没有撒手不理。可为何要悄无声息避人耳目地于观中相见?却是要谈何大事?司马德文刚松了口气,又不免惴惴揣测,忽闻室内琴声陡歇,随即是宫女们娇柔的声音隐隐约约地随风飘来:“皇后娘娘有请谢都督。”
谢玄屈膝跪地,在阶下恭恭敬敬地叩首三记,口称“皇后千岁。”得了恩旨平身之后,他才起身垂手,立于堂上,随即便听到王皇后那四平八稳的声音:“自家兄弟,不必拘礼,无妨上阶一叙。”须知外臣入宫,朝拜帝后皆是规矩森严,而能与王后面授亲谈的,唯有宫中几位亲王,遑论她亲自来邀。
谢玄再次谢恩,方才起身绕过一扇三合冻石大屏风,不期然正撞进一双翦水明眸之中。他刚欲再拜,便听那端坐着的女子喊了一句“六哥。”
陈郡谢氏世家豪族,谢玄在众叔伯兄弟中排行第六,小时候惧难养活,长辈们便给取了个贱名为“羯”,族中亲朋并年岁稍长的兄弟们玩笑之时都爱以“六羯儿”这诨名唤之,谢玄少时没少因此赌气,唯有其在时任中书令的王献之府上研学书法之际,王家小女儿每每见他,都是乖乖巧巧奶声奶气地喊他一声“六哥”,哄地彼时尚是少年心性的谢玄心中暗喜,便总是竭力在她面前摆出一副兄长气派来,爱宠有加——当时王神爱之母新安长公主见状便偶然取笑道:“兄妹这般友爱,待吾女长成,若得婚配,必成佳偶。”
这诚然是句玩笑话,谢玄年长神爱十岁有余,断无匹配之理,若干年后,谢玄娶了王氏家族的另一位适婚女子,夫妻和睦相敬如宾,惜其妻早逝,谢玄断弦之后再无另娶;而王神爱则嫁予当时东宫太子司马德宗,隆安元年晋位中宫,母仪天下。
世事如棋,白驹过隙,昔年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早已雨打风吹去,如今重逢,一个贵为一国之母,一个身掌三军兵权,彼情此意,早已大不相同。
然而王神爱在此时此刻喊出了这么一句家常问候,清冷如谢玄亦不得不有几分动容,然而他犹豫片刻,还是轻声唤道:“皇后娘娘。”
王神爱眼中闪过一丝落寞,但她在这深宫广厦之间早已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她一抬手:“六哥,坐。”
谢玄在她身边的三足凭几上落座,抬眼便见到王神爱案上所设的七弦古琴,不由微笑道:“名琴‘琼响’,我已有近十年未曾得见了,想当年娘娘未入东宫之前,长公主倒时常教你我合奏,十年弹指一挥间,娘娘风华正茂,我却已将入中年。”
似亦回忆起了当年在王家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一向冰雪心肠的王神爱亦流露出了一抹神往一抹追思,她望向这个年过而立愈加英姿勃发的俊美男子,轻一颔首,道:“六哥风姿更胜往昔。”
王神爱目下无尘,生平绝少夸人,这番赞语已属发自肺腑、难得可贵,而谢玄一笑即收,语气一转便直奔主题:“微臣本不该打扰娘娘修道,然而宫中耳目众多,咏真观好歹还算是安全一些,这才不得不连夜自石头城赶回建康,潜入观中拜见皇后。”
王神爱呼吸微窒,垂下眼睑,盯着自己十管白玉水葱一般的手指半晌,才轻声道:“大都督有话直说吧,本宫,愿闻其详。”
“司马元显募兵之事怎会发生地如此突然?就能以‘圣旨之名’昭告天下,而事先一点征兆皆无?”
王神爱苦笑道:“都督是怪本宫不及阻止?”她抬眼望向谢玄,语气转疾:“司马元显毕竟是本朝尚书令,皇权特许,上朝主政,当场令皇上点头应允又有何难?本宫毕竟一介女流,后宫之事尚可署理一二却不能顾及外朝政事,司马元显募集私兵之事既在朝堂之上发生,满朝文武皆阻止不能,当朝即可拍板,本宫又焉能未卜先知防患未然!”
听此话直刺王恭王澹父子无故倒戈之事——若非为此事发突然又太过迅速,他又何必背地里匆匆回京面见皇后——谢玄连忙起身垂首,恭声道:“微臣不敢——只是司马元显一面欲与燕结盟,用兵西北;一面又扩张势力,筹建军队,难免有自己的野望私心,于国于家怕都无益处,臣不得不忧心匆匆——”
王神爱冷冷地道:“司马元显身为宰辅,用兵西川,收复蜀国,有何不对?难道司马家的男人都要一味地傻玩傻乐才是好的?”
昔日在宫中她挺身维护晋安帝而打压司马元显的嚣张气焰,无非也是因先前谢玄请托,然而说到底,王神爱看待自己的夫君司马德宗,其实与那司马德文、司马元显并无二致,依她本心,只要那权倾朝野的“司马郎君”没闹到窃国谋位的地步,那他如何跋扈如何弄权如何治国,又与她这注定半世囹圄的女子有何相干?
谢玄一听此话隐含怨怒,便也噤声,领班宫女乃是未出阁前就跟着的老人了,见状便悄悄地带着众人退下,谢玄直待四下无人才柔声劝道:“娘娘,我知你品性高洁,闲云野鹤从不想攀龙附凤,甚至在宫中避世入道也实因心有不甘,然而你我竟投胎于此等钟鸣鼎食的王谢世家,便生而有不得不尽的责任与义务——无论如何,你须护着皇上,死生不离。”
王神爱昂起头,转过脸,打断他的话,语气森然:“我知道。打从我披上嫁衣之日便知道。江南四大门阀为何唯有王谢最盛,便是因为彼此通婚且代代都有嫡系与皇室结亲,若非如此的血溶于水,我们这等公卿盈门的权臣世家,早已为上深忌,被灭门数次了!既已走上了这条不归路,我便无悔,无恨,无不甘。”
她说的甚为决绝坚定,然而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美貌少女葬生于这九重宫阙,长伴青灯拂尘丹炉蒲团,又岂能无悔,无恨,无不甘?谢玄轻叹一声,还如儿时一般以兄长的语气痛惜道:“小妹,你受苦了。”
苦?世人皆道她贵为国母、锦衣玉食,又有何苦?殊不知人生七苦——痴怨憎恨爱别离,至苦莫若求不得!王神爱出了一会儿神,直到谢玄醒悟如今二人身份已有如云泥,慌忙告罪,她才转过头定定地看向谢玄:“六哥,若当年你已成婚而堂姐未逝,先帝膝下有适龄公主欲指予你,你可会停妻再娶?”
谢玄文武双全,才德兼备,诗酒风流冠于江南,在南朝士民心目中完美地有如圣人,若当真抛妻悔婚,攀附天家,可谓声名俱丧。然而他稍一犹豫便点头道:“会。正如宁康年间,皇命之下,你父曾无奈休妻,尚新安长公主,乃我辈天责。”(注1)
微光之下,王神爱面色青白而毫无一丝血色,整个人争如冰雕玉砌的雪人一般,良久以后她沉沉一颔首:“好。六哥够坦诚。你我既都已以一生为赌注,自要竭力保王谢家族千秋万代。如今司马元显既已执黑先行,当何以破局?”
谢玄见王神爱如此说,心下便是一宽,遂正色问道:“募兵乐属之事太过突然,兼王恭忽然改弦更张,支持与燕结盟,我疑心两件事有所关联——或是有人从中牵连策划!”
王神爱冰雪聪明,虽少问政却一点就通:“你的意思是——是那燕国使者暗中操纵?”
“目前尚不能确定。”谢玄沉吟着道,“司马元显虽然年少轻狂但刚愎自用,照理来说,不会轻易信任非我族类的外国使臣,而王恭更非贪利小人,焉能被人收买为人作嫁?”
司马元显建军夺权事出突然,他深知兹事体大,未有十足把握之前并不敢擅下结论、轻举妄动,两人还在商议之际,殿外唱名又报: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求见。
王神爱愣了一下:“他今日不是抱恙告假了么?”谢玄却明白过来:他前脚刚到司马元显后脚便至,显然是收到了耳目消息才能踩着点来地这般巧合——他先前数次以公务为名召他回京皆被推脱拒绝,如今他却悄悄潜入皇后内室,单独陛见,且不说他二人是否密谈私商,单是外臣逾制瓜田李下之名,传扬出去亦是大为不妥。
“本宫传旨,不见他便是。”
谢玄苦笑摇头道:“他处心积虑半路杀至必是已知先机专为截我而来,岂会轻易罢休?司马元显果然手眼通天,没想到连这咏真观都被他安□了人手。”
王神爱闻言亦有些着慌,谢玄反安慰道:“我自侧门小道避走,皇后如常应付便是。”
王神爱只得胡乱一点头,命人去请。果不其然,那司马元显人未至而音先到,几乎是大步流星冲进室内的:“小王今日偶感不适,来迟一步,望皇后赎罪。”入内之后行毕大礼,他便自行起身四下打量,口中笑道:“小王一时耳拙,在外仿佛听见殿内说话之声,只当皇后娘娘诚感九霄,三清祖师显圣凡间呢。”
王神爱冷冷地道:“那看来王爷果然是身体不适了,待会儿求神之时可要更加虔诚才是。”
司马元显并不被激怒,笑微微地应了,王神爱着急想让谢玄脱身,没说几句便欲打发走他,谁知她愈是心急司马元显便愈是笃定,东拉西扯只是不肯告退,却苦了一墙之隔、走避不及的谢玄。
咏真观不比皇宫,屋室结构简单,就是帝后驻跸休憩之所亦无迂回藏人之处,他自侧门而出,朝外探头一看,便连忙闪身而进贴壁而立,避开了迎面走来的几个侍卫,心里则是一凛:司马元显果然有备而来,他府上亲兵正在观内四下守候戒备森严。若是以他身手自可强行冲出,然如此一来必惹更大动静,被司马元显当场拿住把柄反更是尴尬。谢玄卡在半途,不及脱身又无法藏身,正无法时,肩上却被轻轻一按,他猛地回头,出手如电,直朝来人命门扣去。
那人却似早已预料,单手一挡一隔,便化了他的杀招,又抢先一步攥住谢玄的手腕,悄声道:“谢郎,是我。”
谢玄猛然抽出手来,又是一拳挥向,虎虎生风地砸向他的面门,口中尤咬牙切齿地道:“果然是你——任、臻!”
注1:王神爱之父王献之,为王羲之第七子,风流蕴藉冠于一时,本与发妻郗道茂感情深笃,孝武帝即位后将其姐新安长公主指予王献之,令其不得不忍痛休妻,后生下独女王神爱。而其原配郗道茂被遣还娘家之后生活凄凉,无所依托,不出三年,无疾而终。
121、第一百二十章
第一百二十章
虽然眼前这人做了乔装,但几乎一照面一对眼,他就认出他来。
“别别别打脸。”见讨饶无效任臻赶紧道,“司马元显就在五步之外,咱先走再说~”
谢玄怒气不减,却也压低了声音:“你说地轻巧,他既然来,必是四下包围,如何能走?”
任臻变戏法似地从身后提出一个小小的包裹,从中抽出一件半新不旧的宽大外袍来,却是一件道士出家所着的水田衣,笑嘻嘻地道:“山人自有妙计~”见谢玄还欲吃人似地瞪着他,便羞答答似地一低头:“谢郎不会此时还顾及身份,不肯假扮道士吧?”话音未落衣服便已被劈手夺去,须臾过后,谢玄寒着张脸系上袍带,一整衣袖,道:“走。”他面容英俊长身玉立,若沙场之上戎装入阵自也凛然生威,然此刻黑发披肩,举止风流,看来却也十足似个俊俏无匹的清修之人。任臻却先后退半步,偏头上下打量,然后欣赏似地咂了咂舌,见谢玄差点忍不住又要抬脚踹人,才悻悻然一摸鼻子,忽然拉住他的手腕,低声道:“随我来。”
那任臻分明是久居关陇之地,生平第一次来到建康,但却出入自家一般在这江南第一道观里的各个小道间穿插行走——那咏真观乃是皇家道观,又为当年谢安所筹资兴建,说白了,是王谢子弟在京中一处可避朝廷耳目的聚会议事之所,但多年军旅,无暇他顾,谢玄自觉对此地还不如任臻轻车熟路,只得亦步亦趋地跟着他,口中冷冷地嘲道:“不知该夸陛下手眼通天还是胆大包天,我朝国都之内都能出入如无人之境!”
任臻的脸皮乃是百炼成钢,丝毫不介意去贴人的冷屁股:“好说,我一天参观个三两回,就是迷宫也走熟了。”谢玄反唇相讥:“是了,我在石头城也听说你们燕人处心积虑收买了司马元显的左右,还给他送上了不少妖童艳倌、奇珍异宝。既能攀上了司马元显,你在建康城中自然如鱼得水,真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任臻忙正儿八经地反驳道:“我与王爷的喜好可是天差地别。他专爱一些别扭清高的小风情——啊,就如都督一般——简而言之,就是自找罪受。我笃信的可是两情相悦,你若无心我便休,又何必强人所难缘木求鱼?”
谢玄见他玩笑开到自己头上,还满不在乎地承认自己那上不得台面的龙阳之好,当即面色一僵,摔袖怒斥道:“可惜这世上跟你两情相悦的人也忒多了些——还尽是七尺男儿!”
任臻停住了脚步,扫了他一眼,好像忽然有些明白原本与他惺惺相惜的谢玄为何会对他愈加厌恶了——这世上有一类人清高不凡又自诩正道,对一切超出他接受范畴的事情都目为离经叛道,而他作为一国之君,不仅爱男人还爱的轰轰烈烈洋洋洒洒毫不遮掩,在他眼中就更是不务正业该死至极了。二人之间正是气氛凝重之际,忽闻身后远远传来一声呼唤:“任大人?”
任谢二人顿时一僵,谢玄未曾转身,任臻则抬眼望向来人,那峨冠博带徐步行来的正是他近来极力交好的谯王司马尚之——朝上作为先锋率先提出募兵乐属筹建新军的便是此人。他亦是东晋宗室,五年前能以庶子身份袭了其父谯敬王司马恬的爵位,倚仗的便是当时会稽王司马道子的支持,之后更是投靠执政的司马元显,同声连气,一路亨通,如今在司马元显的扶持下已官拜前将军、兼领豫州刺史,在皇室中可谓是司马元显最铁杆的支持者,故而任臻平日亦花了不少时间精力与其结交。
司马尚之奉命领着几名禁卫军恰好巡查至此,此时法事已快开始,全观戒严,连帝后并司马元显都已移驾咏真观的三清正殿候着,却见任臻和一个道士还在外流连,不免诧异,自要过来查问一二。任臻背着手飞快地攥住了谢玄的衣袖,只低声道:“先走。”
谢玄莫名地领会了他的意思,急匆匆地将人一推,任臻死活不放,纠缠不清,宛如二人纷争一般,直到谢玄猛地抬袖,扯裂了道袍,这才头也不回地强行离去。
司马尚之一愣,正要带人围阻,却冷不防被任臻一把拦下,他攥着那半截道袍无奈地朝司马尚之俯身一揖,苦笑道:“他只是咏真观的一名道士,大王给在下一点薄面,就别去追了吧?”
“打醮仪式即将开始,你不进殿却与个道士纠缠不清做甚?”司马尚子刚问完话便回过味来——他于酒色一道浸淫日久,平日虽不好南风,却也看的出那小道士的背影猿臂蜂腰,长身玉立,想来也是姿容出色,入了这大燕副使的眼,居然不顾场合地前去拉扯纠缠。他并指在空中朝任臻虚虚一点,似笑非笑地道:“壬至兄,这可不是在长安城啊,咏真观的道士你都敢起心觊觎,就不怕天谴神罚么?”
任臻连连告饶道:“莫说天谴了,就是被观主了清真人知道,在皇后娘娘面前告上一状,都能叫我打道回府吃不了兜着走了——不瞒大王,此子我头回来就看上了,只是碍于他的身份不敢造次,方才是他正欲上殿与我撞个正着,我一时忍不住、昏了头,这才上前兜揽——所以我才恳求大王,莫要追他,闹大此事在下怕要以死谢罪了。”司马尚子心中暗道:他王府之中丽妾艳妇上百,自诩是个出了格的风流王爷,不料这任臻可算比他还要色胆包天!不过也是,司马元显处事果断为人刚毅,近来不也好上了这一口?这任臻若不凭这点上不得台面的共同兴趣投其所好,能哄的司马元显如此开怀甚至对他另眼相看言听计从?更兼任臻为人豪爽,平日待他亦是一掷千金,左右不是大事,他何必与司马元显的座上贵宾过不去?当下便挥退了宫禁侍卫,摇头叹笑道:“壬至兄,为那‘美人’你可要欠下本王一大人情了!”
“这个自然这个自然。”任臻点头哈腰地笑道,“在下改日一定登门拜访,重谢大王。”
任臻好容易摆脱了司马尚之,一个箭步追出观去,却已是空无一人,他知道谢玄纵使只身入城应也在观外布置了接应的人手,想来终于脱身,早已远走。谁知自己回头转身,刚到了转角僻静之处,忽闻嗖嗖风声迎面袭来,他欲后退避让,另一杀招便如影随形而上,任臻拆解不到三招,就已被一掌按在了气海穴上,只待对方内力稍吐,便受重创。他只得无奈收手,一耸肩道:“谢都督,在下方才可是出手救了你——你不是一贯义薄云天恩怨分明的么,就这么想要在下的一条贱命?”
谢玄才不理他这欠骂兼欠揍的话茬,神色间凝着一片难散的阴霾:先前他不在京城,不是没怀疑过朝中发生的这接连的巧合都是燕人在翻江倒海,但他真没料到任臻会有这胆子亲身犯险,否则他定当、定当——“你就不惧我将你就此拿下,以为人质,要挟长安吗?”
任臻抬手摸了摸脸上的胡子,笑道:“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何况交好?区区在下乃大燕国区区一个光禄丞,又有什么值得要挟的地方?”
谢玄冷笑道:“任臻,明人不说暗话,我不理你这次捏造出个什么身份,只消把你押往关中,无论姚嵩还是慕容永想必都会有求必应!”
任臻好整以暇地道:“你不会的。”
谢玄不为所动,嗤之以鼻:“为何不会?上次失地撤军之仇我没齿难忘。”
“可我忘了。”任臻忽然正色道,“忘了你在河南趁火打劫,渔翁得利,甚至伤了我最爱的人——因为如若你我身份立场互换,我一样亦会做你所做的决定。”
谢玄登时一愣——他将这点私情说地如此坦荡倒叫他不知该做何反驳——他怎不知道任臻出手助他且一路上一直做小伏低插科打诨,原也是因为自觉上次之事耍阴招有点对不住谢玄,然则说到底二人家国不同、立场迥异,而他为救爱人,本无所错,又是一国之君九五至尊,何必如此放低身段?他咬了咬牙,冷声道:“那你此次潜入建康处心积虑究竟所为何事?”
任臻夸张地耸了耸肩:“国书上说地甚是清楚了啊~两国结盟,共图后燕,平分天下——一双两好,互惠互利。”
一双两好互惠互利?谢玄嗤笑道:“你和后燕慕容垂有嫡庶之争,为夺关东已经打了整整三年的拉锯战,我们东晋为何要淌这浑水?作壁上观,从中得利,岂不更好?”
任臻摆了摆手,一脸诚意地劝道:“两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关系,谁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只要你愿意,一切条件都可相谈的嘛——为什么你我不能成为携手共进的朋友?我甚至可以放弃支援谯纵,助你夺回西川,最后共治九州两分天下,都督便是晋朝的中兴名臣了,何愁不能青史留名?”
谢玄似被说动了一般,颦眉思考了须臾,忽而倾身靠近任臻,一瞬不瞬地望着他,轻声道:“你就是这么。。。说服司马元显的?任臻,‘最擅攻心’这四字我自叹弗如。”
任臻至此缓缓地凝了笑意,回望谢玄,二人对视良久,久到彼此之间交织的气流都仿佛凝冻成冰,谢玄方才一字一句地道:“你早就知道司马元显布下人手眼线拿我故意出现助我以为邀功示恩已是其心可诛;而你劝司马元显在三吴之地推行‘乐属募兵制’,强行将江南大族掌控下的佃客们剥夺自由移置京师,以充兵役——此举乍看之下可大大扩充国朝兵马军队,然则朝廷能直接控制的唯有这三吴富庶之地,长此以往,百业凋零,必使世家豪门怨声载道离心离德,以致动摇国本——此乃釜底抽薪温火慢炖的毒计!”他的语气斩钉截铁而又轻若鸿毛:“你连关东之地都不愿意与旁人分享,定要与后燕一决胜负,何况江南这片秀色河山?!你当然可以将谯纵弃若敝履,任晋军暂时收复四川,因为你笃信,将来可以再一举揽括,统一南北!任臻,我不是司马元显这般的冲动少年,信不了你的口蜜腹剑。”
他那一身道袍在风中随风扯散,望之有若谪仙,吐出的话语却如刀剑诛心:“做为敌人,你远比慕容垂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