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小吏露出思索之色,过了半响,颌首道:“你这泼才在市井中混的够长,说不得在这事情上,有些见识!”
市井之徒拍着胸口道:“那是自然!”
中年小吏略带苦涩的笑了笑,把玩了一下茶盏,道:“说到底,都是那国子书院!”
“国子书院?什么地儿?俺只听说过国子监,莫非是那国子监的别称?”市井之徒摸了摸那乱糟糟,宛如鸟巢一般头发,獐眉鼠目的猥琐气质,更加浓厚。
中年小吏摇了摇头,叹息道:“那里是国子监,要是国子监就好办了!国子监那帮老夫子,教得出什么人来呢?”
不等市井之徒发问,中年小吏已经接着说下去。“这国子书院,便是长沙王和荆王出钱合办的,不过说到底,还是长沙王主持大事!长沙王你知道了吧?在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响当当的阎王爷了,到了京东东路那里,据说杀了不下上万人!有反贼,还有反对他的大户!可谓是血流漂杵啊!”
市井之徒虽然闻言后,有几分发怵,猥琐的脸上露出几分惊惧,但还是外强中干的说道:“这般有如何!此乃天子脚下,莫非长沙王还敢怎么的不成?”
中年小吏点下头,道:“长沙王还真不敢随便杀人!”
一听这话,本来外强中干的市井之徒登时变了个人似的,一副嚣张跋扈的。“这就是了,那些进士官员都不通刑律的,怕他个作甚!”
听了这话,也许有人很奇怪了,作为官员,怎的不通刑律呢?这话真的没有错,致使苏东坡入狱的乌台诗案中的一首诗《戏子由》,里面就有这么一句话。“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前半句,就说明了当时读书人对于律法的藐视。宁愿读万卷书,都不看那些刑律的书籍。
也不是没有官员不读刑律,宋朝初期就有一名官员,熟悉刑律,事必亲躬,史称:“僚吏畏之,然暗失大体,为士大夫所轻。”也就是说,你学了刑律后,要冒着被士大夫阶层的人轻视的准备。谁有这个勇气冒这个风险啊?
那个官员最后还被排挤的“辞官以谢”,以此表达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
中年小吏再次叹了口气,道:“是那些进士老爷还好,好糊弄得紧。管的紧了,叫上二三十人诉讼,管叫他头昏脑胀,不得不依赖我等。再不行,今天我告病假,你告丧假,他道个失踪,衙门这么多事情,这进士老爷管的过来吗?最后还不是得服软!只是……”
市井之徒追问道:“只是怎的?”
中年小吏喝了一口清茗,感觉着其中宛如内心的苦涩,道:“那国子书院乃是培育吏员!并且保证出来后,定然能够为吏!这不是抢我等的饭碗吗?每年不下三十贯的收入啊!缺了这皂服,怎的是好呢!”
市井之徒安抚道:“国子书院听哥哥说的是新立,正所谓寒窗苦读十年,就算没有十年,打个对折,怎么也有五年,五年想来也可以想个法子了!”
中年小吏长叹一声,放下茶盏,道:“这国子书院,真的欺人太甚!没的心情了,结账!”
当下自有茶博士来,为二人结账。
第178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