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然是不知得!小公爷乃是明殿大学士”……
不得不说赵禳的官职很多很长,真的认真计算起来,都叫人头大。这也是宋朝的特色,官制分为三种,官、职、差遣。官就是寄禄官、职可以理解为级别,就好比现在科级、处级之类的,差遣就是实权。好比知州之类的就是差遣。
汴梁城民间识字率很高,这也和宋朝积极推动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儒家最是讲究有教无类,所以很快百姓当中就有不少人大声念出旗帜上的字样。
“怪不得排场如此大!原来是长沙王回京!”
“不知道长沙王回京是叙职,还是回京任职呢?”
“怕是要落个闲散王爷才对!”
百姓的议论纷纷,并没有影响到其他人。程琳、曹飞良等来迎接的众人,一个个都连忙整理一下仪容,站的笔直。不再言语。
“来了!来了!”
“准备!准备!”
码头上的纤夫高声呼喊着。巨舰来到码头边上,并没有立刻进码头,而是抛下十数根大绳索,码头上的纤夫立刻吆喝着,慢慢拉动巨舰停靠在码头上。
广济河是运河,河水并不怎么深,如果无人牵引。巨舰很容易搁浅在码头上。
待巨舰稳稳停靠好,放下船板。此时寂静的迎接人群,立刻响起一阵鼓乐,好不热闹。船板上先是走出一队黑衣禁军。叫人感觉到心头微颤的是,这队禁军高大几乎一致,人数并不多,二十人行动,却宛如一人,步伐一致,手持长矛纹丝不动,定定的高指天空。
禁军下了船板,分两列,夹道于下方。
到此时,正主乃出现,船板另外一头,现出三人。当头一人年纪轻得叫人惊讶,唇红齿白,很讨小娘子的欢喜。穿着一身白色的书生长衫,腰间缠着一条简朴而不失贵气的灰色金纹厚布腰带。肩披黑色的御寒大衣,黑与白的交织,形成鲜明的对比。
再加上少年脸上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实在叫人难以忽视少年的存在。可以相信,无论在什么地方,少年都是成为中心的人物。
少年背后站着两人,一人约莫四十好几,颌下留着一缕美须。虽然身穿文官服饰,但目光锐利,宛如猎鹰一般,怎么看都感觉此人透着一股军伍气息。背后披着白色御寒披风。
另外一人,穿着明黄色的道袍,眯着眼睛,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神色。远远看过去,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
下了船板,曹飞良率先迎上来,语带呜咽的。“属下,拜见王爷!一别数年,王爷黑了不少啊!”
“都见白发了!这些年辛苦长史你在开封,日夜为本王操持了!”赵禳扶起曹飞良,百感交织的感叹道。
“王爷之信任,属下,日夜不敢忘!唯有以王爷所书的诸葛武侯为榜样!为王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飞良压着激动的说道。
赵禳虽然和曹飞良有很多话想说,不过边上可是有不少人侯着呢!赵禳点点头,道:“好!好!”
宦官趁机插上来,腆着脸套近乎。“一别数年,王爷风采更胜往日,不愧是天子血脉!”
第139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