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是赵家,不是官家。别看只是一字之差,实际上意思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赵元俨是想打破宋太宗定下的规矩,让宗室出仕。这里面得大头的,自然是赵元俨本人了!
只是这事情赵禳却很是纠结,为什么呢?赵元俨愿意和赵禳打破这个枷锁自然是好了,问题赵禳之前想的只是自己一个特例,这样一来阻力会少一点,毕竟也就赵禳一个人而已,和赵元俨联手,好处自然不是没有了。首先大部分宗室子弟都被拉拢在一起,阻力虽然大了不少,但从实力对比上而言,却比赵禳单独出仕要强。坏处也不少,赵元俨现在不过是四十案的罢了!
偏偏这种事情,赵禳还不能够和太多人商议,万一传了出去,这可就比拒绝赵元俨联手打破祖制法度更加要命。叫赵禳想广开言路都不能够。
当真人才到用时方恨少啊!甚至赵禳都考虑,要不要在城门贴上一张招贤榜呢?只是想到这玩意一出来,肯定又得被弹劾,说自己有不臣之心了。
赵禳很明智的熄灭了这个念头。
思来想去,赵禳只是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出去逛逛,看能不能遇到一些奇人异士。不过这个希望不大,宋朝不是隋朝之前,门阀士族掌握知识不说,还掌握朝廷上大部分官职,使得有才能的人郁郁不得志。科举让寒门子弟有了崛起的途径,就算没有考中,谁还会去跟赵禳这个有富贵没有前途的闲散王爷啊?
那个有才能的人,不是胸怀大志,想着在朝廷上施展这里的才能。就好比诸葛亮,难道他就没有出仕的机会吗?自然不是了,他叔父和刘表是好友,诸葛亮甭说有才华了,就算没有才华,在刘表那里混个一官半职还是不成问题的。但他硬是等到刘备来了,这才肯出仕,这不都是一个道理!
逛了半天,赵禳却无比郁闷。这个郁闷是什么郁闷呢?不是没有找到人才,而是招揽不到人才!你说有木有比这更加坑爹的事情?看得着吃不着。
这事情原由还得从宋仁宗亲政说起来,宋仁宗既然既然亲政了,自然高兴拉!要普天同乐,但他是亲政不是即位,你说要大赦天下未免太过了。那岂不是说你在刘娥垂帘听政的时候,形同没有当皇帝?虽然事实上是如此,但这事情不能够捅破的。
于是一个另类的普天同乐出现了,那就是开恩科!虽然匆忙了一些,但也叫天下士子精神抖擞。一月下诏开恩科,不过鉴于时间太过紧张了,各地士子可能来不及赶到汴梁城,所以这次恩科日期也从往常的二月初九开始进行考试,改为三月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一日进行考试。殿试也从四月推迟到五月下旬,甚至六月上旬,一切看宋仁宗时间而定。
时间虽然短暂,但禁不住天下士子想当官的热情,不过是一月中旬,距离下诏不过是五天时间,汴梁城内已经聚集了不知道多少的士子。基本上都是以汴梁城附近的地方士子,什么洛阳啊!大名府啊!充州啊!应天府啊!基本上也就这么一帮人。
第37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