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作者:巨人肩膀上的木木
第6章
赵禳摆了摆手,示意下面的孩子静下来。“兄弟们!今天我们又获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击败了西街的石元孙!”
“万胜!万胜!”
一帮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孩子王,立刻高呼着。
“不过本王觉得,我们还不够!我们要起一个威风凛凛的名字!让我们都团结在一起!称霸汴梁城!”赵禳大呼道。
“称霸汴梁城!”小孩子完全不知道他们的口号是多么的幼稚,不过于年纪幼小的他们,只感觉这个口号很豪迈,这已经足够叫他们激动的瓜瓜大叫了。
赵禳一脸肃然的说道:“本王决定了!以后我们就是宗社党的人了!由本王担任党魁,下设副党魁一人,白扇子一人!双花红棍四人,红棍十人!”
不得不说,赵禳的恶趣味很足。拿了近代满清反革命组织的名字不说,还大致仿效了香港黑社会的配置。一帮孩子却没有感觉,毕竟这是后世的事情,他们都打算附和,高呼好。旋即一个个立刻为了位置而争权夺利,谁说小孩子的心思就单纯的?
最后豪侠仗义的赵宗悌因为人缘好,再加上武艺也不错,当了副党魁。他的哥哥诗文出众的赵宗礼被推为白扇子。赵嬴武等一番比较能打的,经过一番较量,选了为双花红棍和红棍。
第8章突如其来的弹劾
在选好大小干部后,赵禳得意洋洋的定下三条党规。第一条,称霸汴梁城。第二条,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第三条,非宗室子弟不可加入!
一个很幼稚的团体就出现了,赵禳还没有把这事情当一回事,把这宗社党的事情交给赵宗悌处理后,自己就小步跑的回到皇宫。这是赵禳三岁起的习惯,都不坐车,就跑步,出来跑步,回去跑步。
为此朝野上下都知道,宋朝出了个怪王爷。不喜欢坐马车、轿子、骑马,喜欢跑步。还喜欢扎入工匠堆那里,给出一些古怪的建议。不喜欢去青楼那里逛,就喜欢到大相国寺那里玩耍。不喜欢诗文,最喜欢的是带着一帮宗室子弟到处惹祸害勋贵子弟,和他们玩打仗。
还不喜欢留着长头发,经常偷偷自己剪头发,为此不少学道夫子对此捶胸顿足,一副国之将亡的样子。
更叫一帮文官哭笑不得和无奈的是,赵禳不喜欢穿贵人的服饰,只是穿下层百姓才穿的短打衣服。
其实赵禳对于衣服上的事情也很是郁闷。估计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显贵,贵人穿的衣服很复杂,当然也很豪华。为了凸显出贵人的高贵,用料自然不能够少了,在当时布料可是可以当银子来用的。比如澶渊之盟里面是岁币三十万,并非是指送三十万两,而是分别十万两白银和二十万匹绢帛。
正因为如此,当时明明是两件衣服的衣料,硬生生的制成一件衣料。衣服宽大,习惯了后世简洁衣服的赵禳怎么能够接受得了,自然得要离经叛道。
为此赵禳没有少给御史弹劾,也亏宋仁宗和杨淑妃重情亲,再加上刘娥自己想当女皇帝,刚刚开始的时候便是存了几分趁机拿赵禳试探士大夫的味道。
到了后来,刘娥已经习惯了,对于这些弹劾都无视了。反而感觉安心,这些年来,刘娥以女子之身,宋朝立国以来第一起垂帘听政,受到的压力可不少。
虽然鉴于祖制,没有杀士大夫,但流放的也有不少。流放了,自然不是什么好地方,因此而郁郁而终,或者在当地水土不服病死的可不在少数。
刘娥也怕有人会铤而走险,用力赵禳。不过赵禳这是在自毁名声,就算有人想铤而走险,恐怕朝野上下也不怎么欣赏这怪王爷。刘娥自然对此护着赵禳了,北宋的上大夫可是打不死的小强,你护着,可就激起了士大夫的逆反心理了。
为此一众清流,可是憋着劲儿准备给赵禳来一个狠的。赵禳对此虽然有所接触,但并没有什么,因为这些清流都讲究名声的。这名声怎么来?自然是要不畏权贵了,不怕贬官,弹劾官家的弟弟,这不是刚正不阿吗?
正所谓无欲则刚,赵禳知道自己当不了官,这一生估计也就当是太平王爷,对于这些弹劾自然是直接无视了。难不成这些清流的家伙,还能够把自己弹劾的杀头不成?甭提自己没有造反,就算真的造反,以宋仁宗那软绵绵、重亲情的性格,恐怕都不大可能真的砍了和自己的弟弟。
要不然换了宋太宗、明成祖朱棣这等心狠手辣的杀神来,你道赵禳还敢如此嚣张放肆不成?
只是终日打雁,不想被雁啄了眼睛。
赵禳肆无忌惮惯了,但那些官员却不是这么想了。特别是刚刚在官场上有所成就的官员。这些官员基本都是天圣五年、八年的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