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桂英本想给他们张罗饭菜,但也被他这话勾起了好奇心。
白孟举道:12月份,第十一届大会上说改革开放了,以后自负盈亏,鼓励家庭大包干,国营厂自给自足。虽然只是短短几个字,但是以他听广播的经验来讲,字越少,事儿越大。
这短短几个字所蕴含的信息量太丰富了。
白秋眨了眨眼睛,他记得大集体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是1984年,原来在78年底就提出这个了。
贺长风看了一眼贺建国,只觉得心里砰砰的。
贺建国道:是真的么?他是村长常年去组织上开会,他的敏感度更高一些。要真是这样的话,那势必要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白孟举道:一般先开会,具体的方案怎么推行,还得看各省的情况,但东北是老工业基地,肯定要先从这边开始,再逐渐的推广到全国。
兰桂英道:那以后厂子里还能给按时按点的给开工资么?以前国营厂都是国家出钱养着。谁要是进去了,那就是一辈子的铁饭碗。可现在国营厂不靠国家扶持了。要是效益好的厂子也就罢了。像什么开关厂,弹簧厂。农机厂,每次去里面的人都闲着,这还能好?
白秋没想到兰桂英有这样的意识,实在是太超前了。厂子破产下岗职工热潮都是九十年代才开始的。现在还都觉得国营厂是铁饭碗呢,她就能看出其中的问题。
贺建国道:你操心那事儿干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再怎么不好,也是国字招牌。我就犯愁咱村子里怎么办?大会儿肯定不愿意改制。
农民的心愿都是很朴素的,虽然一年到头赚的少但花的也少,有组织管着只管种地万事不愁,就算大集体里有几个磨洋工的。但那毕竟是少数,大家在一个大锅里吃饭,不分你我,亲如一家。突然说取消了大集体,大伙儿就没了方向了
贺建国有些忧愁,以后村子里会是什么样子,他竟完全想不出来。
白孟举道:顺其自然。他处世的方式如今就遵从这几个字。时代的洪流一来,普通人只能在里面找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贺长风的眼神里却闪烁的异常明亮,道:爸。咱们村子可以彻底干厂子。您在这边也看到了,我这根本不够卖,本来还想加一点东西呢,可实在是忙不开。要是多一些人帮忙的话,咱就能大赚一笔了。他以前在村里,眼睛就只能看见村里的家长里短。
可是现在出来眼界更加宽阔了,光盯着那一亩三分地虽然安稳,但有什么用呢,在村里多少大小伙子连媳妇都娶不起。过上更好的日子顿顿能吃上肉,这才是大家朴素的心愿。
贺建国道:要都那么想,地没人种了。
贺长风道:咱把地包出去,也不要租子,一年要一半的收成就行。田地自然有别人种。先管好咱们村,然后再管其他的村。远的不说大牛村帮咱们种菜,一年不也多了不少收入。
贺建国也知道他说的是这个道理,但就是别不过来这个想法。
贺长风道:爸,这也是好事。不走出来,就不知道咱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村是东北下面的村子,去县里也方便,还不算是特别贫困的呢。
但跟省里,跟京里的生活完全比不了。
白秋突然开口,打岔说了另外的事情:有钱咱们就在京城买房吧,以后要是允许让其他地方的人可以随意去各个地方,来京城的人肯定很多。
白秋这话又是让大家心里一片火热,贺长海买房没多久房价就涨了三倍这事儿历历在目。简直就跟抢钱似得。在场的人呼吸都变得粗重了,越像越觉得这事儿可行。
在场手里有钱的人就白秋,白孟举和贺长风,三人都在认真思考这事儿了。
兰桂英道:就是没有钱。知道房子能涨价,但买不起有什么办法:也不想那些了。你们赶紧坐,我准备一些东西,你们边吃边聊。
贺建国追问白孟举广播里原话是怎么说的。
白孟举又跟他说了一遍。
贺建国反复的品味。
贺长风道:爸,你是村长,回去之后咱们村子就先报个试验点,咱村子要是成功了,其他的村子也更有信心,自给自足挺好的,有多大的本事干多少活儿,咱村是先进村,这种事情要起到带头作用。
贺建国皱起眉头道:枪打出头鸟,不用你嘚瑟,等让人盯上你就嘚瑟不起来了。到底还是年轻。不知道闷声发大财的好处。
白孟举道:长风年轻更有干劲,广播里都说了,未来是年轻人的。他这样挺好的。说不定还真能闯出一个事业来。原来都是国营厂的天下,他在村里办一个干菜厂明明在县里过了明路还要处处受人限制,当初在县大会的时候,唯一卖货的还是他们。
贺长风摩拳擦掌,要是真把市场还给人们,未必是国营厂的天下。这泱泱大国有能耐的人太多了。
贺长风不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但他比别人掌握这个先机,正所谓一步先步步先。这是他的机会,也是陈家湾的机会。
白秋悄悄的在桌子底下握住了贺长风的手,贺长风看着白秋,知道白秋跟他的心是一起的。眼里更加坚定了。
86、小白大夫
贺建国过完年带俩孩子回去了,兰桂英留下,二月份夏冬媳妇就生了个大胖小子京宝,一下子变成了干菜厂的小宝贝。一群大男人只要有机会就想去看小崽子。
小崽子也不认生才五天就会睁眼睛了,身上奶香奶香的。夏冬哥一天天守着儿子媳妇傻乐,给干菜厂的人眼馋的不得了。
现在兜里有钱也不值得羡慕了,都惦记着老婆孩子的事儿,可惜天天就在干菜厂,连出去的机会都没有。
一群人纷纷上兰桂英那边叨叨。
兰桂英抱着小京宝笑道:那你们得自己找啊。
谢老大跟栓子差不多大,苦着一张脸道:婶子,这边连个女的都没有。村里偶尔过来帮忙的都是一些小媳妇,也没有没结婚的。
兰桂英道:行,我跟长风说,让他想想办法。
走了之后抱着小京宝对夏冬媳妇道:果真是长大了,知道馋媳妇了。
夏冬媳妇抿着嘴偷笑,她结婚到现在一直没孩子,心里压力很大,时间长连上都带了点苦相。但是现在怀孕胖了一点,心里郁结的气息也消散了,现在天天喂喂奶,逗逗儿子,夏冬媳妇道:婶子,小村长都够累了,这事儿还要麻烦他。
兰桂英道:那他也得想想办法。对夏冬道:今儿你出月子,我就回去了。
幸亏有个有经验的女人留在这边照顾她,不然月子里的讲究多,没经验的容易慌手慌脚的。
夏冬媳妇十分感激她,要是没有她的话,肯定不能这么顺利。道:婶子,你不多呆几天?
兰桂英道:不呆了,家里那边也离不开人。
夏冬媳妇从兜里掏出一百块钱,她怀孕后也没法干活,家里就她男人一个人赚钱,这都是省吃俭用攒下的,实在是不知道如何感激了,就是给钱最实在。
兰桂英连忙拒绝道:这是干什么,快收回去。她知道夏冬两口子的情况。他们这日子好不容易支棱起来,现在还要养活孩子,日子也紧紧巴巴的,这钱估计是全部的了,道:婶子不要你们的钱,这钱给我们京宝买好吃的吧。
婶子,我跟夏冬都不知道咋感激你好。
兰桂英道:就说这些外道的话,你跟夏冬也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你就跟我孩子一样,跟婶子客气什么。我回去告诉他们京宝有多么可爱,他们肯定在家坐不住,恨不得亲自给你伺候月子。夏冬两口子在村里因为不能生这个事儿,被说了不少闲话,这次从怀孕到生一直都没给家里透信儿呢。
夏冬媳妇恋恋不舍的抱着京宝送他出门,外头贺长风贺长海还有白秋已经在等着他了。
夏冬蹬蹬蹬从外头跑回来气喘吁吁的买了两瓶友谊雪花膏,这是女士的擦脸油,比绵羊油还贵呢,擦在脸上还有香味,特意请了假去买的,硬要塞给兰桂英,兰桂英道:你这孩子,非要花这钱干什么。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