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之农女的锦绣庄园作者:暮夜寒
第249章
旱地、果园、养鸡场等,莫颜不怎么费神,时不时的核算一下收支账目即可,药园和梯田的事就要费些心思了。
从三月中旬开始,这里就没有再遭遇寒流,天气彻底转暖之时,莫颜就找人收拾了荒山,将从空间里收集的药材种子一一撒了下去。经过一个多月的生长,在灵泉水的滋润下,药材种子全部发芽,长势较快的藤蔓类药材,已经长到一尺多长了。
药园的土地是由荒山开辟出来的,土质不够好,也不够肥沃,第一年也就只是让药材种子顺顺利利的安家落户,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通常情况下,药材需要生长几年才能入药。
对于药材的种植,莫颜还是有些经验的。前世家里开了制药厂,所有的药材来源,全部是自家买的地,然后请经验丰富的老药农侍弄。她经常去药田向药农请教,倒也学了不少,再加上灵泉水加持,只要仔细看顾着,一有不对的地方及时发现,及时剞劂,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药园是三座荒山中,距离莫家最远的一座,眼下药材还未长成,不用担心会有人来偷挖,不过,每种药材的习性有所差别,总要有人时时照看着才行。
四十多亩荒山有三十余亩种上了药材,面积着实不算小,村子里没人懂得打理药园,莫颜最近跑了几家医馆想挖个懂行的人来打理,却始终没有遇到合适的,倒是她忙里忙外累的够呛。
如今,莫家四月初育的秧苗已经长好,梯田的地也灌满泉水,只等着插秧苗。插秧是件轻省的活计,除了晒一点儿,腰腿弯久了会酸疼外,并不需要费力气,每天还有十五到二十文不等的工钱,因此,村子里但凡有空,手脚利索插秧快的村民,都自发的跑去插秧了。
稻种是前世的杂交水稻,秧苗的间距和行距有一定的要求,不能过密,不然容易减产,除草除虫也不方便。
尽管一开始就提醒过,莫颜还是有些担心有人按照以前的间距插秧,待药园里的事情忙完了,她特意去了那片梯田。
当她来到田里,看到已经插好的几亩秧苗密密麻麻的聚集在一起,间距只有她所说的一半时,莫颜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一位丁姓的老大爷见她神色不对,苦口婆心的劝道:“颜丫头,老汉我种了一辈子的地,就没有见过谁家秧苗的间隔像你说的那样宽!这水田土层浅,又是没有种过庄稼的生地,真照着你说的间隔来,秧苗发棵了肯定长不拢,这不是白荒了地?”
知道老大爷是一片好心,莫颜并没有生气,只是拔起几棵秧苗解释道:“丁大爷,您是种田的好手,您说的也很有道理,只是这秧苗真的跟以往的不一样,发棵可厉害着呢!您看,寻常的秧苗育好了,都是单棵单株,而您手里现在拿的,至少发成了三株,这发棵是不是比以前的秧苗好?现在这么插下去,等成活了再发棵,肯定更厉害,可是间隔这么窄,发棵了连长的地儿都没有,到最后挤在一起,肯定会枯死的!”
听着一老一小争论起来,其他的村民一边插秧一边竖着耳朵听,他们也看出这秧苗的不同,可是他们以前也育过秧苗,没有育过这样的,也没有见别人育,就不太相信莫颜的话,认为这秧苗像她说的那样,是托人从别处找来的新种,插秧的间隔不能小。
丁大爷看了看手里的秧苗,对比着逃难前自家育出来的秧苗,不由得点点头道:“确实这样,这秧苗育成的时间跟以前的秧苗差不错,可发棵却是厉害多了,这刚插在田里,看着像是插了七的工钱,请丁大爷每天查看秧苗的情况,一旦需要灌溉、拔草、除虫、追肥,就由丁大爷帮忙找人做,如果他亲自动手,也会给他另算工钱。
这么一来,每个月就有不少的收入,这对于日子过的极为艰难的丁大爷来说,是个相当不错的“肥差”,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田间地头的事情不需要莫颜过多的操心,她所有的精力就放在了酒庄和药园上。
经过数月的寻找和斟酌,酒庄的地址她已经定了下来,就在距离柳杨村三里路的上游,那里正是小河的出口,有一大片平缓开阔的谷地,两侧还有几处大大小小的坡地,用来建房子、种葡萄正好。
药园没有找到合适的打理人,每日又离不得人,莫颜白天几乎都耗在了药园上,好在有个与外界时差大的空间,在里头劳作后,她能待在空间里休息,慢慢地筹备着酒庄的事,不然就算多长出一双手、一个脑袋,她恐怕也很难应付过来。
然而,五月初十这天,莫颜却放下了手头上的一起事情,跟着三只兽进山,与好久不曾下山却又粗了一圈的赤蟒汇合,在它们谨慎的带路下,进入了从未有人踏迹的玉华山深处。
重岩叠嶂的山峰,遮天蔽日的森林,深林中时不时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声音,就连三只兽和赤蟒也一改往日进山时的嘻嘻闹闹,变得小心翼翼起来。这一切,让莫颜不自觉的悬起了心,仔细的观察着周边的动静,一旦有危险,她能及时带着四只兽进空间避难。
玉华山不知道有多大,既然有天生启了灵智的大白,活了百年之久的赤蟒,甚至连外头绝迹的黑灵芝都有,谁也不知道里头会不会有比大白和赤蟒更为强大的野兽。
尽管玉华山深处就是个巨大的天然宝藏,可是莫颜丝毫不敢大意,以前进山只在赤蟒和大白的领地活动,因此十分安全,这次却不一样,会发生什么事,谁也无法预料……